來源:濟南時報
2017-07-14 18:25:07
13日,R1線高架段與“最難障礙”濟廣高速“碰面”,采用掛籃懸澆方式通過。 記者郭堯 攝
2015年7月16日,R1線破土動工,代表濟南地鐵進入建設階段。截至本周日,R1線開工就滿兩年了。13日,記者在現場探訪時了解到,在2歲生日來臨之際,R1線高架段與“最難障礙”正式碰面,接下來它將一步步懸空跨過濟廣高速,最終在今年10月底在高速橋中心上方合龍。這也意味著高架段主體完工,16.2公里長的“銀色長龍”騰空而起,蜿蜒于青山綠水間。
采用“掛籃懸澆”方式克難,與高速重疊長度達78米
13日上午,在平安南路與劉長山路延長線交叉路口處,記者看到,R1線高架段已經有一小部分“爬”上了濟廣高速的上方。不過,濟廣高速依舊車來車往,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中建八局R1線高架二標生產經理趙昌勝告訴記者,濟廣高速段是整個高架段施工中最為困難的一段,要“斜”著從空中跨過,相比垂直經過,相交面積則更大。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他們采用了“掛籃懸澆”的施工方式攻克難關。
所謂掛籃懸澆,其實就是將梁體縱向分成若干節段,利用吊籃、托架等施工設備在空中搭起一片施工平臺分段澆筑,待澆筑梁段達到一定強度,并施加預應力及管道壓漿后,吊籃移動就位,進行下一梁段澆筑,直到梁體成型。中建八局R1線高架二標跨濟廣高速懸澆施工現場負責人于小凇介紹,“從國內來說,掛籃懸澆工作多數是在海上或者河面等寬闊無人區域進行,在高速橋上穿過雖有先例但并不多見。”
梁體最重節段接近200噸,離高速最近時垂直距離僅6.8米
和其他的圓形墩柱不同,在濟廣高速橋兩側距離不遠處,分別有兩個樁基底座為方形墩柱,在高度距地面三分之二處,面積向外擴張,整體有些像花瓶的樣子。雖然模樣像花瓶,但是這兩個墩柱的實力可不一般,要承擔起主跨部分梁體的全部重量。“兩個墩柱距離為130米,與濟廣高速重合的部分約有78米。”趙昌勝介紹,主跨度130米的梁體設計為拋物線形橋體,最高點在中間合龍的位置,也就是濟廣高速上方。
兩個“花瓶墩”之間一邊17段梁體,中間是合龍段,總共35段。“最重的梁體是第一塊,體積最大,接近200噸。”中建八局R1線高架二標技術主管鄧志朋介紹,在完全覆蓋濟廣高速的78米距離中,有21段梁體從橋上經過,包含中間的合龍段,也是整個高架中的最后連接點。澆筑完畢后,R1線的地上部分主體建設也就正式完工了。
“現在掛籃位置就是處于跨橋施工最低點,垂直距離約有6.8米。”鄧志朋告訴記者,“最后的合龍段設計長度為2米,是全橋施工的關鍵步驟,預計將在今年10月底澆筑完成。”
“先下、后上、再下”,高架段的墩柱落差高達10多米
因為濟廣高速的緣故,“上天入地”的R1線并非是大家以為的一路走“下坡”。除了濟廣高速,其他的高架墩柱都是隨著地勢的坡度按照走勢有所調整,高度平均在10-12米左右。而濟廣高速段的樁基墩柱則要比普通墩柱高上不少。
紫薇路站的墩柱距地面高度為13.7米,而通過濟廣高速后的墩柱最高點距地面24.9米,將近有10多米的落差。不少市民擔心,這么陡峭線路會不會有坐過山車的感覺?其實大可不必擔心,為了緩解落差,紫薇路站到濟廣高速之間有600多米的距離被修建成了逐步上升的緩坡,對于列車來說,這樣的坡度對于速度完全沒有影響,乘車的人也不會有所察覺。
原標題:R1線高架段進入“最難施工期” 澆筑施工、路面行車兩不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