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7-08 08:43:07
13年來,中科大本想“偷偷”資助貧困生,不料這種“隱形資助”又火了一把。
昨(5日)晚,知乎上一條回答火了,一天不到點贊2萬。
來聽網友Shannon的故事:
剛上大學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每天在學校食堂吃飯不超過6塊錢,午餐晚餐每次4毛米飯加3個半份菜,兩塊錢左右。
就這樣,一個月校園卡消費不超過180,結果收到校園卡管理中心的郵件,讓去領136塊的補助。
因為從未跟人說起過家庭情況,他很不解,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的解釋是:學校會檢測學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費,如果每個月低于200,就會自動打入生活補助。
竟然有這種操作?
一個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同學聽說這種操作以后,竟然一個月都不去食堂,而改去餐館,這樣,他每個月在食堂的消費不到20塊錢。
這位同學滿心期待白得的補助,卻事與愿違。他開始瞎猜,甚至覺得學校制度潰爛,社會不公……
最終他跑去質問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卻是:根據消費記錄,你很少在食堂吃飯,我們的算法不能認定你是貧困學生。
有人情味,還很高級,中科大的“操作”給了幫助也不會給錯幫助,網友們大加贊賞。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畢業于中科大的袁嵐峰也表示:這是用科學實現人文關懷的典型。
他在接受觀察者網的采訪時說道:“隱形資助是典型的科大故事,因為科大最核心的文化之一就是“以人為本”,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八十年代開暖氣的時候,也是首先為學生宿舍開通的,常年傳為佳話。被世界溫暖對待的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并會把溫暖傳播向世界。許多人常常以為科學工作者缺乏人文關懷,大眾媒體特別喜歡把科學家描繪成不通人情的怪人甚至一心毀滅世界的瘋子。實際情況正相反,科學家不但富有人文關懷,而且有科學的方法去實現人文關懷。這樣的事跡應該多多報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近年,關于貧困生的判定和資助的爭議不斷。
2016年11月,一篇網文《媽媽給我買了一雙耐克球鞋,學校就取消了我的貧困生助學金》火了。
2016年5月, 江蘇高校48名貧困生因月話費超過150元,被取消資格 。
類似事件比比皆是。比如,昆明某高校通過“比慘”演講,挑選所謂的“貧二代”;
福州某高校讓申請人上臺陳述家庭狀況,由“圍觀”同學票選特困生和貧困生;
個別高校甚至對受助學生提出各種限制,比如“不能穿戴時髦”,“不許使用價值超過1000元的手機”……
擠掉貧困生隊伍水分,是為了公平,但不恰當的助學方法救了貧,卻冷了心。
相比之下,中科大一個算法就解決了部分問題,而且還很暖心。
觀察者網聯系到作者Shannon,他說上述故事發生在2004年,13年過去,現在情況如何他并不清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工部部長董雨告訴觀察者網,中科大這項制度名叫“隱形資助”,始于2004年,“應該說是中科大開創的,當時在全國是首例。”
具體操作上,學校通過校園卡消費數據統計,對每月就餐60次以上,平均每次費用分別在4.0元和3.7元以下的男、女生,發放160元生活補助,每個月有400多名學生受助。
“隱形資助目前仍在實施。”董雨說,不過根據現在的物價標準,統計門檻增加到每餐7元。
當然,其中也會有“不實數據”出現。
除了網友Shannon所提的那個惡意不刷卡的舍友,還有故意少刷卡的,還有女生因為節食導致餐費減少,這些都不屬于資助的對象。
為了精準篩選,中科大還會綜合考慮學生家庭狀況、各院系負責人平時掌握的學生生活情況,建立貧困生數據庫。
“隱形資助”不只存在于中科大。董雨說,2004年以來就有不少學校前來取經,2013年,教育部開始在全國推廣。
據新華網此前報道,鄭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貧困生也都可以“偷偷”拿到補貼款了。
(觀察者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