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17-07-05 18:32:07
濟南市民發出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倡議。(資料圖)
濟南市民被聘為“旅游啄木鳥“監督員。(資料圖)
在歷史文化名城泉水濟南,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愛泉護泉有他們的行動,公益活動看得見他們的身影,孤寡老人需要幫扶時他們及時出現,旅游不文明現象難逃他們的眼神,甚至連小區樓道的衛生狀況他們也會指點一二。
有人說他們是愛心使者,有人說他們是“治理不文明病的啄木鳥”,還有人說他們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守護者。不過,在他們看來,自己只不過是泉城泉脈里涌動的一滴泉,以僅有的微薄之力滋潤著這座枝繁葉茂的美麗城市。
正是這一滴滴泉水,匯聚了“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壯美景觀!他們是濟南的泉水之魂,用默默無聞的行動在為濟南城市文明加分。
為自己的城市無償獻愛心“心里特舒坦”
垂柳依依,泉水潺潺,濟南著名的黑虎泉景點游人如織。
為了讓更多游客品嘗到甘甜凜冽的泉水,濟南有關部門在這里設立了泉水“直飲點”。
盡管烈日炎炎,直飲點旁邊一直站立著幾位身著紅馬甲的老年志愿者。他們一邊回答外地游客的詢問,一邊勸阻本地那些“大桶客”大量裝泉水的不文明行為。
這些老年志愿者都來自房澤秋志愿服務驛站。他們說,大家能夠匯聚到這里無償奉獻,都是因為一個感動,感動自己的正是他們的“頭兒”房澤秋。
聞名遐邇的房澤秋志愿服務驛站。(資料圖)
作為全國道德模范,房澤秋的名字可以說在濟南家喻戶曉。還在19歲的花季年齡,她便開始了自己的愛心之旅——將一位與自己無任何血緣關系,年逾花甲并且半身不遂的老爺爺李玉柱接到自己家中照料了36年,直到老人離世。
退休后,房澤秋在街道幫助下成立了這個驛站。她說,“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后,我感覺這個榮譽對我來說非常大。從那天開始,我就想把這個榮譽當成一種動力,帶動更多人加入到推進濟南文明城市建設的隊伍中來。”
“我是受到房澤秋事跡的感染走進這個團隊的。”志愿者曹愛玲對人民網記者說。曹愛玲的職業是理發師,只要一有義務活動,她就馬不停蹄地趕去。在她看來,人活一生,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而為自己的城市無償奉獻愛心,“心里特舒坦”。
今年60歲的退休職工鮑華是志愿服務驛站的“老人”了,她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驛站幫助聯絡志愿活動;年齡最大的志愿者朱紋不顧74歲高齡,每兩周便提著理發工具箱,乘坐公交來到驛站,為這里的老人們免費理發。
愛心傳遞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房澤秋事跡的招感下,她的志愿者服務驛站隊伍越來越大,已經超過千人的志愿者慕名而來。他們看泉護泉,慰問抗戰老兵,幫助孤寡老人……為泉城濟南灑下一片片愛心。
為城市文明建設加分“不待揚鞭自奮蹄”
濟南大明湖附近的曲水亭街充滿文化韻味,《老殘游記》中所描寫“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風貌在這里依然可見。青磚碎瓦的老屋,隨風搖曳的垂柳,把這里裝扮的“就像一幅畫似的”。
7月3日我們來到這里時,快板“小名人”四風五龍姐弟倆正敲著快板唱著《文明旅游“三字經”》。“遵法紀,守公序。文明游,須遵行……”。唱詞合轍押韻,快板有點有節,博得陣陣叫好。
濟南旅游啄木鳥協會就坐落在這里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里。
“城市文明建設不僅需要引導,還要有監督,濟南旅游啄木鳥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他們是城市這座‘森林’的啄木鳥,保護著‘森林’的健康肌體。”說起啄木鳥公益團隊,協會副秘書長吳松林告訴我們。
據介紹,為了支持濟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旅游啄木鳥協會成立了“創城”巡訪團。所謂巡訪,就是對該市一些旅游服務單位的服務環境和質量進行監督,有明察,也有暗訪。
這可不是個好玩的活。沒有薪水且不說,還要要搭上費用和時間,甚至到旅行社、景區、星級酒店巡訪時常常不受待見。盡管艱難,巡訪團沒有放棄,照樣按計劃去一個個單位進行市民旅游質量監督。
堅持做了23年公益、把愛心延伸到軍營、被稱為“兵媽媽”的全國愛國擁軍模范齊亞珍就是這里的一只堅韌不拔的“啄木鳥”。
今年6月2日,連續多日出去巡訪旅游文明情況的齊亞珍病倒了,晚上咳嗽不止,痰中帶血,嗓子都快堵住了。第二天,女兒逼著她去衛生所打針,結果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幸虧搶救及時脫離危險。大家勸她退下來休息,可“兵媽媽”總是說,“那么多啄木鳥冒著酷暑拼了,激勵我活下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加入啄木鳥,忙累都值得,無怨無悔。”
我們來看看齊亞珍的工作記錄,就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組長齊宗志和媳婦孫秀云,一天沒有休息,冒著酷暑,組織啄木鳥騎著自行車,分組巡查,晚上回到家還要匯總,忙到深更半夜。問他累不累,他回答:感覺挺好。
啄木鳥王海東是70歲老人,被大家稱為老黃牛,哪里需要哪里去,沒有一點怨言。昨天他一個人去大橋鎮巡訪,組長不得不下令他在家休息一天。
啄木鳥張新華,嗓子說不出來話,挺不住在家打針,但她還想著好多需要匯總的材料要寫,這是什么精神?無私奉獻精神。
啄木鳥張杰悄悄告訴我:中暑了,頭暈渾身沒有勁,我告訴他:休息一天。結果第二天他又在巡訪路上,還不讓我告訴別人他中暑了。
啄木鳥蘇秀榮一直堅持在巡訪路上,忙著拍照,熱得滿頭大汗,回家還要寫巡訪日記,她說的一句話讓我感動:跟著你們前行,絕不掉隊!
……
濟南啄木鳥的行動得到濟南市政府的支持,他們的巡訪報告獲得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有的市領導還親自帶隊對問題單位進行重訪。今年四月,在國家旅游局向全國征集“四個一批”旅游志愿服務先鋒行動中,濟南旅游啄木鳥協會秘書長黃勝芳榮獲先鋒人物。
在一份工作匯報中,濟南啄木鳥寫道:“有啄木鳥的地方,就應該有問題的發現,就應該有問題的提交,就應該有問題的解決,就應該有新氣象的推動。”這句話成為他們在助推城市文明建設中,“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生動寫照。
建設和諧家園 小小樓長管大事
和上述兩個群體不同,濟南舊村改造小區——南全福社區助推文明城市建設的特點是“小小樓長管大事”。
“管好自己的社區家園也是對城市文明做貢獻。”在社區黨委江英茂書記看來,社區的樓長就是社區的“定海神針”,有了他們,社區環境美了,鄰里之間相互關系和諧了,居民文明素質提高了。
“你來我們一號樓隨便看。”70歲的樓長郭文幫拉著記者來到1號樓,“你看看這樓道干不干凈?我們沒有任何準備,平時咋樣現在就是咋樣。”
21號樓共有居民60戶,樓長江彥才說,“樓長要說好干也好干,說不好干也難干。你想想,這里有老戶,有新來戶,還有租房戶,要求不一樣,弄不好,人家說咱事多。”
為了讓大家“合得來”,每搬進一家新戶,江彥才都主動前去“搭訕”,讓新戶感到南全福社區人的熱情,“我們把新戶當做自家人,他們感覺在這里人熱情、住在這里放心,這樣,建設幸福家園才能同心。”江彥才說。
小區19號樓樓長是75歲的韓淑美大娘,對于創建文明小區,她的體會是,樓長只有帶頭干,才能帶動全樓群眾一起干。
19號樓只有三家老戶,其余都是遷來戶。為了讓群眾參與到創建文明小區中來,她常常帶著拖把掃帚,帶頭從頂樓打掃衛生,一直打掃到樓底。看到大娘帶頭干,樓內居戶心下不忍了,“大娘,您放下,我們來干。”“你看你們家里都干干凈凈,出了門看到環境不好也不舒服呀,以后你們就都搭把手把室外環境做好,大家也都會有好心情。”韓大娘乘勢做起了思想工作。
在南全福社區,樓長是上傳下達的聯絡員、居民事務的協調員、政策宣講的宣傳員、民意反饋的信息員。江英茂書記說,樓長的作用不可替代,他們和社區黨員一起,在推動社區文明建設中功不可沒。
濟南市文明城市建設可圈可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孫常建說,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如果沒有廣大市民的參與不圓滿也不成功。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創建濟南美好城市的隊伍中,親手描繪著濟南未來的藍圖。
原標題:(濟南“創城”側記)用拳拳之心為濟南城市文明加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