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7-03 08:18:07
陳雪梅家中還有舊店沒甩完的貨,不過她并不心急,因為她已決定改行開始新的征程。
5月16日,市民陳雪梅(化名)位于經十一路的襪子店在拆違拆臨的挖掘機下被拆除,至今已有47天。雖然家中尚存放著沒出清的余貨,但她已經打算重新出發,改行轉型。
支持拆違,一度想轉戰電商
陳雪梅至今記得小店拆除的時間——5月16日。她的小店位于經十一路,面積不大,約有10平方米,出售襪子已經足夠。周邊居民區聚集,小店生意還不錯,一經營就是9年。長久經營的感情撞上全市拆違拆臨的熱潮,陳雪梅說,自己支持市里拆違拆臨,店鋪拆除后,很多地方確實敞亮了,但拆違落到自己頭上的前兩天,“還真有點小不高興”。
4月24日,店鋪房屋所有單位的工作人員告知陳雪梅,房屋是違建,5月就得拆。盡管早有思想準備,但當確切消息到來時,她心里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能否找到同樣合適的店鋪繼續經營尚未可知,在找到下家前,陳雪梅和大部分同行一樣選擇了甩貨。“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沒給自己留后手。”匆匆甩貨期間,陳雪梅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貼到收銀臺上,每當有顧客結賬時,她都小心問一句,能不能加微信,自己有可能開網店。直到拆違后,她總共加了不到200個好友。后來,她把這些好友攏到一個微信群里,至今,她沒在群里發過一次廣告,反而好友中有做微商的,時不時在里面打個廣告。她開店時,曾攢下1萬多名會員,但此時再加對方為好友,實在顯得唐突,而且對方也不一定會同意。
“像襪子這樣幾塊錢十幾塊錢的東西,再加郵費,放網上賣實在沒有競爭力。”陳雪梅反復咨詢親朋好友意見,同時參考同行,她暫時放下了做電商的打算。但微信群她沒打算解散,畢竟多一條后路總是好的。
多番考慮,她決心徹底轉行
孩子還在上小學,家里有80多歲的老人,陳雪梅說自己不可能十幾個小時盯在網上當客服,只能繼續干實體。實體店受電商沖擊,想繼續干實體就得從體驗入手。陳雪梅今年40多歲,突然間感到自己落后于時代,以至于沒有小店之后,自己想不到更多的方式可以重新出發。
好在她一年前因為愛好,學了一種養生技術。說到這里,她有些興奮。“電商總不能把養生技術也包郵吧?”陳雪梅說,養生會所之類的店鋪需要顧客親自到店體驗,她不用擔心這一行會受電商沖擊,她決定徹底改行。做出這個決定時,距離店鋪拆違已近20天。
開養生會所的念頭一出現,陳雪梅感覺自己似乎打開了開啟新事業的大門。喜悅的心情剛剛涌起不久,她就因為找商鋪頭大了。
拆違拆臨第一期剛開始,證照齊全的商鋪就開始漲價。“好的地段翻了番。”陳雪梅說,自己也去泉樂坊和寬厚里考察過,有人在泉樂坊租了鋪面經營了一個多月,因為人氣不夠,又將鋪面轉租。寬厚里好位置的商鋪幾乎也價格翻番,況且自己的養生業態似乎與寬厚里休閑青春的氣息不太吻合。她尋尋覓覓了好幾天,靈光一閃想到了租公寓。
“實在不行就租公寓,養生會所挺適合開在公寓里的。”說到這里,陳雪梅提醒記者不要寫進報道,她擔心報紙一寫公寓的價格也會蹭蹭上漲。隨即,她又矛盾地自嘲,自己忽略了房地產商和房產中介的政策敏感性。“隨它去吧,車到山前必有路。”她開朗地笑笑。
再創業起步難,嘗試尋求幫扶
陳雪梅在最近的10天里做了一件事兒,頗能體現政策敏感。起因是開養生會所啟動資金有些高,對之前經營小店鋪的她來說有些困難。
早在6月7日,她在報紙上看到市里出臺《關于加強在“拆違拆臨”工作中再就業人員就業創業服務的通知》,文中免費培訓、政府貼息的再就業人員自主創業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近期,她咨詢了原來店鋪所在街道辦事處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了解到,這八項政策中,免費就業培訓和一次性創業補貼,她都符合要求。
“我已經向街道提交了申請表格,就看到時候能不能批下來。”她說,經過這么多天,自己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焦慮,既然找準了方向,那就慢慢干,“早在十幾年前決定從商,自己就已知道做商人就得經得住起落和波折。”
5月16日,試圖轉戰電商;5月20日將部分顧客微信建群;6月7日,決定徹底轉行;6月10日,開始四處尋找新店面;6月28日,到街道辦事處咨詢政策、提交表格申請創業補貼……47天過去,陳雪梅在一步步開啟新的生活。
如今,陳雪梅拾起了健身的愛好。她說,等孩子暑假了,就帶孩子到處旅旅游,孩子再開學,她也要再開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