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州新聞網
2017-06-21 11:46:06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乃春 通訊員 張大偉 吳華 攝影報道
連日來,在武城縣廣運街道辦事處沙東村,一輛輛載著家具的貨車不停駛出,居民們正忙著搬家。村內隨處可見棚改辦工作人員的身影,忙著為院落進行驗收、騰空……“當時聽說要拆遷上樓,俺們全家都同意,以后孫子、孫女上學更方便了,看了征收補償政策后,俺馬上搬家、騰空。房子拆了,安家費也已經打到了俺的銀行卡上了。”沙東村村民張希峰對政府的拆遷政策雙手支持。
這是我市棚改工作的一個縮影。征收拆遷是棚改的關鍵環節, (市、區)在拆遷工作中,各縣 尊重民意、規范流程、創新機制、措施到位,棚改拆遷取得較大突破。
【措施得當】
武城:十天“拆完”上千戶
第一天簽訂協議、房屋拆除571戶;第二天達到717戶;第三天增至800戶……自4月15日開始簽訂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從搬遷騰空到拆除完畢,武城縣蔣官屯二期棚改項目的979戶征收任務僅用10天就基本完成。
為讓群眾感受到棚改帶來的實惠,武城縣先后10余次修改征收補償方案。從補償、獎勵、安置各方面給予被征收戶最大優惠。在房屋產權調換方面,該縣拿出“黃金地塊”,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選擇實力強、層次高的開發企業建群眾“最滿意的房子”,政府回購房源對被征收戶發放評估價格等價“房票”購買住房,且購房價格低于市場價,使大部分群眾都能夠置換到一戶住房,充分讓利于民。
在貨幣補償方面,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價格后,武城在一次性結清群眾搬遷費、臨時安置費、營業損失補償的同時,還給予一次性獎勵款。
【統籌規劃】
經開區:打造棚改提速“一盤棋”
近期,經濟技術開發區曹村社區一期11棟高層住宅樓即將封頂。曹村社區一期建設住房852套,將用于安置6個村莊的444戶居民,明年5月項目建成后,村民就能上樓。
距曹村社區不遠處,經開區棚改項目中體量最大、安置群眾最多的小劉社區也即將封頂,工程施工方正采取輪班形式,24小時不間斷作業。
經開區作為招商引資和新城提升的“主陣地”,城建項目占比大,群眾惠及面廣。從2015年到2017年,共實施了40個村莊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安置人口將近4萬人,總投資達80億元。經開區以區建設局為牽頭單位專門成立了回遷房建設領導小組,財政、規劃、土管、發改等各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在棚改工作中明確分工、通力合作,下好棚戶區改造提速“一盤棋”。
此外,經開區還將在城市發展、片區開發、環境建設等方面統籌規劃。在改變城市面貌、提升群眾居住條件的同時,逐步完善教育、養老、醫療、文化等配套設施,讓百姓不僅住得上還要住得好。
【政策惠民】
平原: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平原縣在項目征遷工作過程中,做到決策調度在一線、問題發現在一線、處理解決在一線、攻堅克難在一線,最大限度讓利于民。
村民孫洪奎686平方米的沿街樓,在此次琵琶灣南側片區拆遷之列。得知拆遷消息后,他第一時間把門市樓門窗砸掉,支持棚改。群眾的積極性來源于配套的黃金政策。
3月下旬,平原縣百名城鄉黨員拿著一把“尺子”,進村入戶介紹“黃金政策”。
以琵琶灣南側片區為例,商戶搬遷就地就近舊樓換新樓、不配套換大配套、小產權換大產權、劣環境換新環境;搬遷期間,對于商鋪業主,政府對房租進行補償,高于市場租賃均價;住宅安置小區選在城市核心區,毗鄰大型商場、醫院、學校,搬遷期間,同樣對房屋租賃費進行了補償。
截至目前,平原已完成城區六大片區的32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建設棚戶區住房6000多套,安置棚戶區群眾5000多戶,切實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
【高標準規劃】
德城區:讓群眾既“安居”又“宜居”
如何讓百姓自愿搬進政府通過棚改后的房子?多年來,政府進行了有效探索,不斷提升棚改安置房規劃設計水平,將其納入整體規劃布局統籌考慮。加強與城市總體規劃的相融性, (市、 在棚改中同步推各縣 區)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和功能品質。
德城區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引入上海漢思建筑設計事務所、北京宏道盛堂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等知名設計單位,對棚戶區改造項目高標準規劃設計。在提高棚戶區項目建筑品質、完善配套設施的同時,加速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同時,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中建八局和德建集團等實力雄厚的總包單位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確保施工質量。
今年,德城區棚改新開工任務3110套,基本建成任務700套,涉及24個項目。截至6月上旬,已開工1717套,開工率55.2%;基本建成875戶,提前完成基本建成任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