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7-06-20 18:49:06
毛琦善(左三)在查房
毛琦善(左三)在診查患者
毛琦善(左一)和他的團隊討論患者病情
毛琦善(左一)和他的醫療團隊
毓璜頂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毛琦善
膠東在線6月20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王利亮 攝影報道) 呼吸,通常不過是最稀松平常的事了。但近年來,伴隨著大氣污染、吸煙等有害因素,肺部感染、肺癌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增無減,呼吸的話題變得沉重。
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毛琦善瞄準世界前沿科技,以提升醫療水平為目標,以完善科室管理為抓手,致力于加快肺癌的早期診治,在學科發展、學科建設、科室管理、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強素質,謀發展,帶領這支朝氣蓬勃的學科梯隊團結協作、砥礪前行,打造出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平臺,科室競爭力顯著增強,業內影響力明顯提升。
捍衛春天的深呼吸,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與患者“同呼吸,共命運”
同呼吸,共命運,患者的需求永遠是推動醫學發展的原動力。
職責所系,使命在身,每次走進RICU(呼吸內科重癥監護室),看著因呼吸系統感染疾病而痛苦不堪的患者,毛琦善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怎樣才能夠給他們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從而提升病人的生活質量?
春風撫平了緊蹙的眉頭,毛琦善大刀闊斧地開始了學科建設。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相應的硬件設施作保證,病人的救治就是空話。”毛主任說,每逢看到那些排隊等待住院的患者時,總會覺得陣陣揪心。在醫院的支持下,呼吸內科住院床位從80張擴展到了142張,呼吸機數量大幅增加,一舉破解了住院難的困局,滿足了住院患者的需求。
統計顯示,肺癌已經成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疾病。毛琦善以從事呼吸內科工作30多年的經驗,分析、研判學科動向,及時將學科重點轉移到肺癌的早期診治上。“如果能夠做好肺癌的早期診治,對于患者來說就有了更多痊愈的機會。”毛主任說,臨床上的早期肺癌治療可以比較有效地控制住癌細胞的擴散,將病變部位的癌細胞殺死。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對“鏡子”愈加青睞。“支氣管鏡下介入檢查和治療是通過熒光支氣管鏡早期篩查,可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患者早期治愈的幾率,目前科室每年進行該項檢查1000多例。”毛主任介紹,科室同時開展了經氣管鏡激光治療大氣道占位性病變、氣管內支架植入等。去年,呼吸內科還引進了超聲支氣管鏡,其虛擬導航功能在結節治療中顯示出很好的效果。
毛琦善認為,危重癥醫學已成為呼吸病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既有臨床上的廣泛需求,也是醫療質量、危重癥病人救治的重要保證。因此,科室加強了對于RICU的建設,成為目前省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呼吸內科重癥監護室的科室之一。
和患者心連心,醫者永遠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
精湛醫術解決疑難雜癥
相比于過硬的硬件設施,毛琦善更加注重醫護人員的“軟件升級”,更加看重用精湛的醫術為患者解除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疑難雜癥的困擾。
多年醫療以及管理崗位的歷練,讓他審視疾患時獨具更宏闊的視野。
毛琦善曾接診過一位63歲的患者,最為明顯的癥狀是呼吸困難,可是查看B超結果卻沒有發現肺部明顯的變化。而當他看到老人腫脹的下肢時,便斷定患者為肺栓塞。果然,在進一步的檢查中,發現了老人肺里的血栓跡象,幸運的老人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還有一位76歲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發燒癥狀,呼吸困難,具體的病因卻久久不能確診。毛琦善一項項地查看病人的檢查結果,敏銳地發現病人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特別高,當即判定,這是一例極為罕見的“嗜酸性肺小血管炎”。
不僅這兩位,還有更多的患者因為在這里得到了及時正確的診斷,才贏得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也贏得了和病魔的殊死較量。
所有疑難雜癥,都是對醫生和醫術的考驗。為了提升醫護人員整體的醫療技術水平,毛琦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先后從全國呼吸專業領域中聘請了30多位學科專家和客座教授,對科室醫護人員進行密集培訓。同時,緊追國際國內呼吸專業的發展步伐,派遣醫生到國內外知名醫院進修學習。讀片是呼吸科醫生的基本功,他堅持利用培訓、討論等方式提高科室人員的讀片水平,以此為突破口提高對疑難和少見疾病的診斷率。
“對于臨床工作來說,醫療是基礎、技術是支點、人才是保證。而這一切都是以人才為根本的,人才培養無疑是學科建設的首要工作。”毛主任介紹,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醫學科研和技術創新已不可能再是個人行為,必須培養橫向聯系、多方配合、講求大協作的人才團隊。因此,呼吸內科尤為注重培養團隊理念,錘煉團隊凝聚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內科已經與國內介入呼吸病學界建立起了廣泛、深入的聯系,建立了一支團結協作、朝氣蓬勃的學科梯隊,同時也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氛圍。
學習力、執行力,是呼吸內科茁壯成長的法寶,更是患者的福音。
醫患同心贏得醫療口碑
在呼吸內科,記者隨機采訪住院患者,問及“為什么選擇到呼吸內科就醫?”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回答說:“醫生的醫術好,醫德高,服務態度好。”
患者的信任與贊譽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科室和諧的醫患關系。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就是要站在患者角度,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為他們著想。“毛琦善坦言,科室一直將“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作為立科之本,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從改善服務的細節上下功夫,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與很多科室相比,呼吸內科的患者年齡普遍偏高,其中以60歲以上的患者居多,還經常會有年逾百歲的患者。”毛主任說,這些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著記性差、反應慢、理解力差、耳聾眼花、行動不便等問題。這就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更多愛心、更多耐心,以及更多的責任心。
呼吸疾病的治療過程離不開患者家屬的耐心配合,尤其患者出院之后,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上也同樣需要得到悉心照料。為了幫助患者家屬更多的了解患者的病情需要,呼吸內科定期組織對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家屬開展義務培訓。近期,呼吸內科的微信公眾號即將上線,屆時可以更方便地解答患者的咨詢。
服務,就這樣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未來,打造省內重點學科
未來,孕育著更絢爛的夢想與傳奇。
在毛琦善的科室藍圖中,有計劃、分步驟地發展主線,涵蓋了大學科建設等主要架構。打造省內重點學科,締造優質的呼吸疾病醫療平臺,是他矢志不渝的目標。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毛琦善辦公桌上最明顯的位置擺放著一張設計圖紙,這張圖紙上是他對于未來科室的發展規劃。“這里是睡眠監測室,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患者越來越多,科室未來將會專門開展睡眠呼吸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有四張睡眠監測床位,每天能安排3-5個病人進行睡眠檢查。這里以后會建成痰細胞檢測室。你看,還有這里,這是支氣管鏡中心,以后呼吸科的病人在做支氣管鏡時就有了一個專業區域,既方便了病人,呼吸科的大夫隨時都可以加班加點為患者做支氣管鏡的診治。”毛主任在圖紙上的每一處都仔細的進行了標注,偶爾得閑,他會若有所思地徘徊在未來將要建設的區域中,一遍一遍地細化著科室的未來。
在毛主任看來,重點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較高的醫療、科研、人才、設備、規模等支撐條件。作為重點學科,必須具備解決各種疑難雜癥的高水平的醫療質量,學術水平和手術數量也都要與此相適應。這注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夢想,和奮斗相伴而行,步履鏗鏘。
未來,旖旎著守望健康的繁花碩果。
【毛琦善簡介】
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畢業山東醫科大學醫療系。從事呼吸內科工作30余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炎,肺癌,肺間質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對呼吸衰竭的搶救和疑難雜癥的診治,有著豐富的經驗。現為中國呼吸醫師協會委員,山東省呼吸醫師協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介入醫師協會副主任委員,煙臺市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煙臺市醫學會全科分會主任委員,國家醫院評審員,山東省全科醫師質控組副組長等職務。撰寫論文近30篇,參與編寫著作1部,獲獎科研項目3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