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青島
2017-06-11 08:47:06
6月13日,中共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于2017年6月13日至17日在濟南召開。屆時全新的黨代會工作報告將為山東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此次會議關系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
6月13日,中共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于2017年6月13日至17日在濟南召開。屆時全新的黨代會工作報告將為山東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此次會議關系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關系到山東17地市,各自發展的走勢。
在大會召開之前,我們不妨先梳理一下目前這17地市發展的現狀,譬如我們可以看到省會濟南綜合實力的提升、看到青島在全省經濟中的“龍頭”地位、看到煙臺、濰坊的穩定、看到臨沂、聊城的異軍突起等等。作為全國經濟前三強的大省,山東肩負著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等職責,而17市的未來更是決定全省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濟南青島:“雙核”作用日趨明顯
從2017年伊始,對山東而言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兩座核心城市濟南、青島尤為如此。過去兩年,濟南在相繼完成市委書記、市長的更替后,蓄勢待發。而青島也迎來了新書記與市長,并完成了各區市領導的履新,亦呈現一片生機勃勃景象。
山東一直以來都是主打濟青協同發展這張王牌,“雙核”驅動全省經濟發展,這是山東的地域條件、經濟狀況決定的,比起湖南,湖北,四川等主打省會“單核”驅動的省份,山東的17地市整體實力都不弱,全省經濟發展具備更進一步的條件。如何讓“雙核”威力盡顯?成為山東眼下重要的課題。
先看濟南與青島的城市定位。前者是山東省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環渤海地區南翼中心城市。擁有各領域資源聚集優勢以及源源不斷的政策紅利。而后者是山東的經濟“龍頭”,藍色半島經濟區核心城市,海洋經濟、工業以及服務業優勢明顯。
濟南: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濟南是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擁有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省會資源聚集優勢,從地方財政收入、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整體消費水平來看,濟南市的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位居省內第一,具有較高的人才吸引力。
教育方面,由于濟南是山東的文化、教育中心,所以在教育資源聚集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有國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40余所高等院校,還興建了長清大學城和濟南東部大學城這樣的名校聚集區,每年培育大量人才。
財富金融方面,濟南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016年底)近6年上漲104%,已經實現了對青島的超越,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是衡量一座城市金融能力、匯聚資金能力的重要考量,換句話說,它的重要性不亞于GDP。而濟南的GDP(2016年6536.12億元)也在不斷接近煙臺(2016年7003億元)。
對于如今的高鐵時代,濟南而言是的地位正在提升,京滬鐵路、膠濟鐵路、邯濟鐵路、京滬高鐵、膠濟城際鐵路、石濟高鐵(在建)、鄭濟高鐵(在建)等重要線路皆從泉城穿過,未來是連接華東、華北和中西部地區的重要樞紐之一,綜合實力在向青島靠近。
青島:穩定的山東經濟“龍頭”
另一個“核心”青島,是山東經濟的“龍頭”,經濟發展較為平穩。GDP總量在2016年突破萬億(10011.29億元),成為北方繼京津后第三座GDP過萬億城市,憑借強勁的海洋經濟和工業實力,成為國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青島地理位置絕佳,相較于在高鐵、高速公路布局更為優越濟南,毗鄰大海的青島擁有航運方面的優勢,是中國面向東北亞的國際門戶。從未來規劃看,青島的經濟發展值得期待。在“八縱八橫”的高鐵布局中,青島同樣占據三條高速通道。
中國高鐵“八橫八縱”規劃2030,濟南、青島所處極佳位置
近年來,青島海洋經濟增長迅猛,2016年總量達到2515億元,占全市GDP的四分之一,海洋運輸業尤其出彩,2016全年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達到5.0036億噸,同比增長3.3%,吞吐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穩居全球第七位。
機場方面,全面建設的膠東新機場預計2019年完工,這是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級相當的4F級國際門戶型機場。此外,青島工業實力強勁,目前正向中高端制造邁進,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逼近5千家,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則達到1.7萬億元,在同類城市中排在前三位。
濟南作為山東省的政治中心影響更大,青島則偏重于經濟中心的角色,因而在功能定位上的各有分工,從最新發布的山東城市都市圈規劃來看,山東省希望濟南能實現快速崛起,在鞏固青島經濟核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省會,從而讓濟南與青島形成東西犄角之勢,才能讓“雙核”發揮最強戰力。
山東17市:“雙核”驅動 15城入全國GDP百強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GDP前100名城市中,山東17市有15個進入全國百強,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同時也證明了山東城市整體實力不俗且均勻,這是多個省份難以具備的優勢。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大財稅、金融、土地政策對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在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以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的帶動下,2016年,全年產業結構首次實現“三二一”的轉變,從而影響了GDP總量和增速。
從GDP增速來看,泰安增速最高,同比增長9.3%。而后是臨沂,同比增9%;威海、菏澤的增速并列第三位,同比增8.5%。煙臺位居第四位,同比增8.2%。GDP的增速彰顯了城市的經濟發展潛力。這也從GDP總量上得到體現。2016年,煙臺的GDP一躍而上,總量達7003億元,相當于泰安(3630億元)和威海(3257億元)的GDP總量之和;發展潛力可見一斑。
從人均GDP上來看,雖然青島GDP總量排第一,人均GDP卻排到了第三位。數據顯示,東營、威海由于人口數量少,經濟發展穩定,人均GDP分別為192009元、116321元列為第一、第二位。青島以115958元位居第三。煙臺位居第四,人均GDP為99757元。淄博由于人口總量較少,排名第五,人均GDP94827元。而濟南的人均GDP則為92577元,省內排名第六。
山東過去六年經濟受產能過剩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影響,全省處于一個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從城市定位來看,17個城市中有6個資源型城市:東營、淄博、臨沂、棗莊、濟寧、泰安、萊蕪。有7個沿海城市: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濰坊,東營,濱州。
煙臺目前經濟實力位于全國城市20強,在山東僅次于青島。近30年以來,煙臺經濟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形成以輕紡、機械、建材、電子、冶金、醫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除煙臺外,臨沂、聊城的發展不可不提,經濟領域成績不俗。臨沂物流水平始終保持高水準。近年來沿“一帶一路”建設9個“外貿商城”,累計開通10條國際國內貨運班列,帶動全市商貿、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為自己的經濟提供了持續動力。
聊城GDP(2016 年2905億元)雖然位居山東17市排行中游,但相較資金、財政與人口省內其他城市,表現尚可。其中,農業作為其經濟支柱產業,起到重要作用。聊城有中國蔬菜第一市的美譽,農業發達,城市發展較穩定。
再看菏澤(2016年2550億元),GDP同比增長8.5%,城市發展以向東、向東南為主。以高鐵片區為跳板,實現大尺度空間重構,擴大中心城區規模。到2020年,菏澤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將破百萬人。此外,菏澤地理區位不錯,因為長期的基建和交通的建設滯后,2010年后城區建設就開始逐步升級。高速公路、機場、高鐵的陸續建設讓這座牡丹之城具備成為交通樞紐城市的基礎。
山東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石油、鋼鐵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礦產、海洋資源極為豐富。造就了東營、淄博、臨沂、棗莊、濟寧、泰安、萊蕪這樣的能源型城市。近年來整體發展走勢中規中矩,其中,臨沂憑借物流找了實現自我突破的方向,可以在經濟轉型中做到游刃有余,經濟發展保證了持續的動力,其余5市則面臨嚴峻的挑戰,因不屬于中心城市的衛星城市,唯有發展特殊產業,才是謀求蛻變的有效路徑。
逐夢未來,山東一項發展很關鍵
當下區域競爭,已經告別了此前城市間的角逐,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群之間的比拼。放眼全國,目前擁有京津冀、山東半島、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以及成渝這6個大規模城市群。
筆者注意到,實力強勁的城市群多集中在南方,北方則是京津冀引領,還處在快速成長階段的山東城市群,它的發展走勢對南北經濟格局的變化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推動城市間一體化發展是城市群建設的核心任務。其中,交通如何布局成為將成為關鍵的一環。
山東到2020年,待此前規劃的高鐵項目建成后,全省高鐵運營里程達到3000公里,全省17市將實現“市市通高鐵”,省內各市間相互通達。山東省將基本形成以濟南、青島為中心,濟南、青島至周邊城市1小時通達,濟南與省內各地級市2小時通達,省內各地級市之間3小時通達的“1、2、3小時”高速鐵路交通圈。屆時,山東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將為全省城市的發展“保駕護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