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水母網
2017-05-14 15:49:05
5月15日是我國第23個“防治碘缺乏病日”。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碘缺乏的危害認識較少,多數人對補碘仍存在誤區。記者采訪了煙臺市疾控中心專家。專家表示,雖然煙臺靠海,但依然是碘缺乏地區,市民要學會科學補碘。
煙臺是碘缺乏地區,食用碘鹽補碘最科學
煙臺市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根據煙臺市疾控中心一直在開展的全市飲用水中水碘含量的檢測結果顯示:煙臺的水碘的中位數一直位于10ug/L以下,(水碘正常值為10-150ug/L,低 于10ug/L判定為碘缺乏地區)。因此,我市仍屬碘缺乏地區。
就拿芝罘區來說,水碘檢測結果僅為2.42ug/L,遠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水平。而且自然環境的碘缺乏是漫長時期的環境更替造成的,通常是很難被糾正的。
專家表示,由于煙臺市土壤和水中含碘量低,飲用水和種出來的食物的含碘量不足以補充人們每天所需,因而必須另外補碘。食用碘鹽是預防缺碘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市民覺得煙臺靠海,多吃一些海產品就不需要額外吃碘鹽了。對此,專家告訴記者說,海產食品雖然比陸產食品含碘豐富,但也不是很高,如每1000克海魚含碘200微克左右,每天至少吃750克海魚才能保證人體正常需碘量(150微克),絕大多數人一般都沒有吃這么多,況且幾乎沒有一個家庭天天吃海鮮。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單純依靠吃海產品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碘的日常需求量。
碘在人體內不儲蓄,市民不用擔心碘過量
走訪中記者發現,港城不少市民因為家里一直吃加碘鹽,還有的人愛吃紫菜片,擔心碘吃多了影響身體健康。對此,專家介紹說,碘在人體內是不蓄積的,多余的碘每天都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不必擔心。
判斷我們的體內是否缺碘,可通過檢測尿液中的碘來確定。煙臺市疾控中心每年都會選擇一部分人群監測尿碘水平從而判斷人體碘營養水平是否適宜。專家表示,連續多年的監測結果顯示:煙臺市人群碘營養都處于“適宜”水平,但是需要補碘的重點人群———孕婦反倒出現碘營養水平偏低的傾向。專家提醒準媽媽們,為了生一個更加聰明的寶寶,除了堅持吃加碘鹽之外,飲食中應適當增加海帶和紫菜等含碘量較高的海產品。
不過,專家也提醒說,碘鹽并不是人人適宜,一些明確診斷為甲狀腺疾病的人群,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就不適宜吃加碘鹽。
缺碘危害身體健康
專家還告訴記者說,碘和鐵、鋅一樣是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一種微量營養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狀腺激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孩子大腦發育從母親懷孕就開始了,1-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缺碘,會嚴重影響孩子大腦正常發育,造成智力損傷甚至導致呆、小、聾、啞、癱,可怕的是這種損害是不可逆轉的,將影響孩子的終身。
孕婦缺碘會造成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成年人缺碘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疾控專家“糾錯”補碘誤區
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對補碘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已達到消除碘缺乏的目標補碘沒必要?錯,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誤區二:天天吃碘鹽,會造成碘過量?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成人每日推薦碘攝入量為150微克(最低75微克)。我國碘鹽平均含碘量為20~30毫克/千克,按每人每日攝入鹽5~10克計算,每日攝碘量約為150~300微克。扣除儲存和烹調的損失,碘的攝入量不會高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
誤區三:沿海地區居民經常吃海鮮,不需要吃碘鹽?錯,需要。沿海地區在未考慮烹調損失的情況下,膳食中的碘84.2%來自于加碘食鹽,來自于各類食物的碘僅占13.1%,來自于飲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無碘食鹽,97%以上的居民碘攝入量會低于推薦攝入量。
誤區四:一天之內海鮮吃多了,體內的碘會過量?錯,短期碘攝入超標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不良危害。碘是一個微量元素,它的過多也會引起不良影響,但僅是單次攝入量過多,并不會引起嚴重后果。因為碘的單次攝入量要達到6毫克以上,才能刺激甲狀腺激素的釋放,對人體產生影響。這在生活中很少見,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臨床上在治療一些疾病需要用大劑量碘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