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7-05-08 08:43:05
2016年,濟南市提出發展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的戰略部署,這是濟南市打通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通道、解決全市產業經濟總體實力偏弱問題的重要舉措。目前,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建設正處于重要關口,產業升級、金融改革、產融結合等任務全面進入“深水區”,如何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破解好經濟金融發展中的難題,是決定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建設成效的關鍵。
■濟南區域性產業金
融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
占天時,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提供了政策機遇。早在2002年,山東省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深化金融業改革,促進全省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將濟南培植成為集金融管理、融資、結算、服務和信息樞紐于一體的區域性金融中心。2016年7月,國務院批復《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將濟南定位為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明確提出要將濟南打造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2016年12月,《山東省金融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強調要“突出雙核”,即加快建設濟南、青島金融中心,引導帶動省會城市圈金融一體化發展。這些重大戰略部署,為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據地利,獨特區位優勢奠定了發展基礎。濟南地處山東腹地,交通信息便利,在承接產業轉移、配置生產要素、拓展經濟腹地、提高綜合實力等方面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3年8月,山東省出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和《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明確了濟南在“一圈一帶”的核心和引領作用。濟南聚集了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和山東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等金融監管部門,也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省級分行以及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一級分行的所在地,濟南擁有3家保險公司總部和1家證券公司總部,具有山東金融管理中心的優勢。濟南具有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各類金融業態,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金融組織體系,具有完備的金融體系優勢。
擁人和,規劃清晰的發展戰略以及豐富的金融人才儲備搭建了優越平臺。一是區域發展戰略明確。目前,濟南市提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即打造全國的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泉城,為濟南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二是金融業發展規劃清晰。自2015年以來,濟南市先后出臺了《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指標體系三年行動綱要和2016年重點目標任務》《濟南市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促進金融業發展若干扶持政策》《濟南市“十三五”金融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通過實施金融招商集聚、金融創新發展、金融平臺建設、企業上市掛牌以及普惠金融發展五大行動計劃,進一步壯大金融產業。三是具備高校、研究機構的智力支撐和金融人才儲備優勢。濟南集聚了山東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濟南大學等各類高校,在經濟金融研究方面有兩院院士、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中青年專家和泰山學者等高級人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經濟金融從業人員。
■濟南區域性產業金
融中心建設面臨的挑戰
綜合經濟發展實力亟待提高。目前,濟南市的主要短板是經濟體量沒有優勢和產業經濟效益下滑。2016年濟南市GDP總量為6536.1億元,較周邊鄭州、南京、青島依然有一定差距;市內的濟鋼、重汽等龍頭企業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經營效益有所下滑,而新興產業發展比較滯后,缺乏有帶動、有聲望的龍頭企業。
金融資源配置結構失衡。主要表現為“三個過高”:間接融資占比過高。2016年,濟南市新增本外幣貸款1739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77.9%,較全省平均水平高9.1個百分點,反映出各類非金融企業利用銀行間市場、資本市場等進行直接融資的能力不足。新增貸款中房地產和基建項目貸款占比過高。2016年,濟南市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和基礎設施類貸款分別增加652億元和490億元,合計占全部新增貸款的75.9%,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0.4個百分點,反映出金融資源仍然被房地產、基建等部門占用。企業無效、低效使用各類金融資源的占比過高。全市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沉淀”了大量社會資金,許多金融資源用于借新還舊、借新還息,使用效率低且難以退出。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力總體偏弱。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法人金融機構共27家,以中小機構為主,沒有一家在主板市場上市,整體規模和品牌效應明顯不足。
區域性金融風險防控壓力依然較大,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企業互聯互保風險突出。全市大量不良貸款來自擔保圈,特別是部分擔保圈上的風險由原來的核心企業及第一圈企業蔓延至第二圈、第三圈企業,風險傳染路徑逐漸由沿“圈”傳染向沿“網”傳染劣變。第二,債務違約風險較高。2015年以來,山水水泥債務違約、股權糾紛等事件多次發酵,對區域金融穩定產生明顯干擾。第三,金融輿情風險顯現。濟南是全國房地產調控重點城市之一,房地產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是社會輿論的關注重點,各種為“博眼球”擅自發布的房地產價格、金融調控政策等不全面、不真實的信息,都會對社會預期和心理產生誤導,嚴重影響金融運行秩序。
金融外向度有待提升。目前,濟南市外資金融機構發展滯后,外資保險公司數量也明顯不足。濟南市在提升金融業開放水平、將區域金融發展融入全國甚至全球金融發展的過程明顯落后于青島。
■推進濟南區域性產
業金融中心建設的建議
強化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建設的統籌規劃。應加強市區兩級政府部門聯動,形成推動金融業發展的合力。按照“一核三圈四園”發展規劃思路,以濟南中央商務區作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集聚區,突破傳統行政區域范疇,結合各區產業結構特征,按照功能定位的理念發展區域金融中心,對濟南物流、科技、文化等產業發展形成支撐。
構建實體經濟與金融業協調發展機制。金融發展的要義就是服務實體,脫離了實體經濟,金融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將金融服務實體產業發展作為工作中心,促進金融機構合理布局,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防范資金脫實向虛、表外循環、資金空轉等,暢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和路徑,讓金融活水滋潤實體經濟。
積極完善各類金融市場及金融組織。建議市委市政府深度參與全省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快本地權益類交易市場建設步伐,鼓勵符合條件的產權、股權、林權、礦權等交易場所落戶濟南;繼續通過政策扶持、增資擴股等,支持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做大做強,成為輻射全省及周邊地區的金融產品創新基地、不良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民間金融數據中心。繼續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建立實物黃金、白銀交易所,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等各類金融組織和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積極引進各類外資金融機構,力求在豐富外資金融機構體系方面有所突破。同時,將民間資本管理機構納入小型微型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獎勵和服務業有關扶持政策范圍,并加強其自有資金以及定向私募資金的監管,引導民間資本規范參與金融市場活動,確保各路資金有序參與濟南市產業發展的大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優惠政策,支持中泰證券、齊魯銀行、濟南農商行等金融機構通過IPO、轉板等方式在主板上市,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實力和聲譽。
繼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議市委市政府繼續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跨部門的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加強部門間信息互聯共享,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切實把信用體系建設與規范產業發展融合起來。建議濟南市財政、工商、司法等部門大力引進和發展在服務金融發展方面有特色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評估事務所、咨詢和信息服務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為完善多層次區域金融服務市場提供輔助。同時,整合分散在部門間的補貼政策,促進各政策紅利形成“共振”,提升對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的吸引力。建議公檢法等部門探索建立金融糾紛調訴綠色通道,提高金融糾紛和案件的處置效率。
完善區域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建議市政府協調建立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產業主管部門等參加的區域產業金融風險化解工作機制,加強各部門間的配合與溝通,形成監管信息共享、風險應急預案制定、高層定期聯席會議等相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在抓風險處置方面,應把共贏理念和法治原則貫穿到工作的各個環節,探索形成符合金融部門和產業部門共同利益的風險處置模式,提高風險處置效率;在抓風險防范方面,既做好對創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新型金融組織等各類新風險點的監管,同時也要緊盯擔保圈、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傳統風險點,避免各類風險相互交叉、加速傳染。(作者系山東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標題:推進濟南區域金融發展打造產業金融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