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2-27 07:52:02
1月25日,1.1萬輛摩拜單車悄然入濟,掀起了濟南市民騎自行車的熱潮。原來開車上班的市民選擇騎自行車,一個月能省下120多元,為濟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1.8噸,濟南霧霾天的減少有每位騎行者的貢獻。作為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摩拜單車出現了軟件失靈、亂停亂放等問題。專家建議,共享單車企業應該主動走下去,并提高服務質量,政府應盡可能為單車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間。
摩拜單車進入濟南后改變了不少市民的出行方式。
改變了誰?
出行觀念正在改變
慢行交通配套缺失
停車,下車,按鎖,打開手機看看花了多少錢,做這一連串的動作,干凈利落,韋先生花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再也不需要為尋找車位而煩惱。
家住洪家樓廣場附近的韋先生,在山大路濟南科技市場經營一家公司,平常開車上下班,但因濟南的交通擁堵越來越嚴重,從家到公司不到3公里路,少說也要開半個小時的車。“花園路和山大路每天的車流量都不小,一大半時間都浪費在‘堵’上了。”他說。
“后來朋友建議我騎摩拜單車上下班,不但省時間還省錢。”韋先生稱,他下載注冊軟件后,專門測試了一下時間,發現從家門到公司,騎車用不了20分鐘,除了等信號燈外,在路上基本上都是暢通無阻。“時間節約了近一半,每天都可以按時到公司上班。”他說。
韋先生的說法印證了摩拜單車在濟南2017年春節期間運行的數據。數據顯示,86%使用摩拜單車的用戶出行距離都在4公里以內。4公里距離騎行時間在30分鐘以內,而根據高德地圖發布的濟南擁堵指數2.173換算,在濟南開車行駛4公里大約需要32分鐘。
泉城路周邊成為使用摩拜單車的熱點地帶
除了省時間,省錢也是騎車的一大好處。韋先生說,平常他開車上下班一天少說也要5塊錢,如果騎單車上下班一天只花1塊錢,一個月算下來就要省將近100元錢。
“另外每天騎單車‘兜風’,還能鍛煉身體,是一種健康的綠色出行方式。”他說。
“原先我就花500塊錢買了一輛自行車,可是一年的利用率都不到10次,放在那里簡直就是浪費資源。”市民林女士稱,摩拜單車一次收費5毛,她使用100次的話才花50塊錢,不使用,錢存在里面也不受影響,這樣她覺得“錢”有所值。
中國城市交通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共享單車給濟南帶來的就是出行觀念的變化,借此契機,濟南可以推進公共交通建設,重點保障慢行交通的路權。
能緩堵治霾嗎?
市民騎行一月
或少排151噸CO2
市民孫先生家住洪家樓小區,正好處在黃臺南路和花園路中間,不管是去哪兒坐公交車都需要走至少10分鐘,有時候不愿意走兩步就直接打車。“在洪翔路上有很多摩拜單車,每天早上我就騎車子去公交站牌。晚上回家也是,不需要開車也不需要打車了。”
摩拜單車帶來的變化漸漸出現,濟南市停車辦專職副主任韓軍慶表示,共享單車入濟后帶動更多人參與到緩解濟南交通擁堵、減少霧霾的行動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濟南的騎行環境,很多市民表示三五公里內的通勤,騎單車優于私家車出行。
2月8日,摩拜單車濟南運營團隊發布2017年春節期間(1月25日—2月3日)的運行數據。數據顯示,濟南摩拜單車共計1.1萬輛,10天時間騎行行程共計22萬公里,也就是說,摩拜進入濟南的這一個月(按30天計算)騎行總里程保守估計為66萬公里。這66萬公里能減少多少碳排放呢?
按照測算,目前家用型小轎車(1.0至2.4排放量)平均耗油10升/百公里,66萬公里騎行可以省66000升汽油。按照節省1升汽油=減排2.3kg二氧化碳=減排0.627kg碳來計算,這一個月以來保守估計,摩拜單車為濟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1.8噸,減少碳排放約41.4噸。
綠色交通,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車交通、常規公共交通、軌道交通等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強調的是城市交通的“綠色性”。可以說,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互聯網單車解決了社會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兼具了綠色和公共屬性。
摩拜單車為解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方便,但亂停亂放而影響交通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如何更人性化?
“奇葩”問題不少
用戶服務需實用規范
小陳和女友小張在2月份同時注冊了摩拜單車軟件,在一次騎車的時候遇到了煩心事。“2月19日我和女朋友從芙蓉街騎到大明湖轉了一圈,然后再騎到甸柳莊家里,整個行程大約1個小時。”小陳說,他一共消費了1塊錢,女朋友小張花了1.5元錢。
可是到了第二天,當女朋友打開手機后一看嚇傻了:鎖上的車子咋還跑了403公里?隨后小陳將截圖上傳給了摩拜軟件,可一直沒有回應,撥打客服電話也一直沒有人接聽。
“結果沒人處理,無奈之下女友只好支付了18塊錢。”小陳說,到目前為止摩拜也沒給個說法,“我把車子鎖好后,為啥它在我夢里又跑了400多公里?”
近日,齊魯晚報多次報道了濟南市民在使用摩拜單車時遇到的奇葩之事。比如,有市民輸入摩拜單車編號,系統顯示開鎖,但是該市民卻找不到車子。更有甚者,因為錯輸車輛編號,一時又聯系不到摩拜單車,害怕扣分,有市民驅車30公里苦尋單車。
其實,摩拜暴露出來的問題并非個例,其他互聯網出行企業也存在類似問題,幾乎是“約定俗成”一樣。比如,滴滴、易到等網約車企業,都設有一個全國客服熱線,能打進去算是燒高香。洋氣的優步進入中國,居然一直使用郵件溝通,殊不知這種古老的通信方式國人根本不接受,好在最后“迷途知返”,開通了全國熱線。
“摩拜單車進入濟南是個好事,但是還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出了問題后至少要給用戶一個交代或解釋,這樣才能讓公眾接受。如果是技術問題,應該盡可能把這個技術瓶頸解決了,如果是對用戶重視不夠,那可能就需要規范和自我約束。”張汝華認為。
濟南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認為,現在的互聯網企業線上已經做到極致,但是線下服務卻跟不上,無法做到兩條腿走路,“互聯網+”新事物太多,但是謝幕的也不少,很多成了市場上的匆匆過客。
“互聯網再厲害也要做好‘+’,加什么?加的就是實體、管理以及服務。”王征表示。
摩拜進入濟南一個月,目前并未公布專屬于濟南的服務熱線,僅僅設有摩拜濟南的微信和微博,對于習慣打熱線求助的市民來說,這種服務方式確實讓市民一時難以適應。不過,摩拜濟南運營方負責人也承諾,將盡快開通濟南本地服務熱線,以及時解決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誰的單車?
停車點劃定不科學
企業問題莫讓城市埋單
2月22日,槐蔭區泰山大廈物業工作人員反映,近期政府在大廈的房產中介門口劃定了摩拜單車停車點,來往停車騎車人員挺多,對房產中介的生意造成了很大影響。泰山大廈前停車點劃定并非個案,歷城區洪家樓農業銀行、槐蔭區和諧廣場等等,都出現了關于摩拜停車點劃定的爭議。
除此之外,摩拜單車亂停亂放問題突出,人行橫道、綠化帶停車等問題頻現,一時間不少專家學者發出了“互聯網單車到底是治堵還是添堵”的疑問。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認為,共享單車遇到問題首先是因為市民素質有待提高,其次是共享單車目前的運營模式必然導致類似問題出現。
“相對于傳統的有樁式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看起來有優勢,無樁方便停車,但這可能也是一個短板。”顧大松說。
摩拜單車也未回避亂停亂放的問題。摩拜北京城市經理邢林在2月8日的濟南媒體見面會上表示,他們將配合濟南市政府,在機動車禁停路段投放更多單車,合理規劃停放區域。將與濟南市政府、企業緊密合作,建立更多規范的停車推薦點。
對此,王征建議,像摩拜這樣的共享單車企業應該主動“走下去”,積極與基層政府合作,同時借助社會管理平臺進行運營,以降低成本、減少阻力。
張汝華從政府主動作為的角度做了解釋。他認為,摩拜單車亂停亂放僅僅是表面現象,背后反映的是自行車生存空間的緊張。“在空間緊張的情況下,政府照顧誰、優先誰以及停車空間如何分配,是對政府發展綠色交通決心的考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孫業文 實習生 高鵬飛 唐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