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7日訊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為展示傳統民俗文化,豐富節日文化內涵,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將組織開展“一歲端午?一歲安康”端午節日主題活動。
“明湖好戲”——山東省柳子劇團
傳統經典折子戲《玩會跳船》
白郎中之女月娟隨父返里,路經杭州,時值端陽佳節,錢塘江上龍舟競渡,月娟攜侍女云霞下船逛會。在游人熙攘聲中,邂逅書生蕭文勤,雙方一見鐘情,旋被擠散。蕭于歸途中發現金鳳釵一只,懼被歹人昧去,守候半日,靜待失主。云霞奉月娟之命,尋找遺失之鳳釵,蕭將鳳釵交還并題詩扇上,表達愛意。云霞回船,詳述經過,月霞感其情真意摯,羨其品貌德才,當即修書,約蕭跳船相會。明月船頭,共締百年之盟。
柳子劇又名弦子戲,是我國四大古老劇種之一,有500多年的歷史,曾有“南昆、北弋、東柳、西梆”的說法。該劇種起源難以考證,但目前為山東地方戲,河南、江蘇、安徽和河北一帶觀眾也較為熟悉。柳子劇男聲粗獷激昂、女聲委婉動聽,行內評價是“花臉唱腔一聲雷,小生唱腔顫巍巍,旦角唱腔云上飛”;民間形容更生動,叫“吃肉吃肘子,聽戲聽柳子”。
“射五毒?保安康”傳統禮射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五月初五是毒月毒日,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稱為五毒,人們為了預防五毒之害,便印畫這五種毒物貼在靶子上,用弓箭石子射打表示驅逐五毒的意思,使其不能橫行,是一種辟邪遺俗。
民俗體驗活動
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為了讓大家深入了解端午節,老師從端午節的由來、食俗、習俗等方面進行講授,同時配合誦讀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學習沐蘭湯,畫額,系長命縷等中國傳統民俗。
又是一年艾草青,端午佳節空氣中除了彌漫著粽子的香味,還飄著一絲清涼的草木香,那是獨屬端午香囊的的香味。
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起縫制端午香囊,配以民俗體驗活動——套圈,通過套圈贏得不同口味的粽子帶回家中,沉浸式體驗端午節的歡快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