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日訊 最近,在東營市墾利區城里城外家長學校開展的戶外勞動競賽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前來參與。這是墾利區以兒童需求為導向,以兒童更好成長為目標,圍繞兒童友好城市創建搭建的親子教育生活場景。
“這里的環境設施太好了,有農田能讓孩子體驗農事,還設計了適合家庭教育、親子拓展活動開展的運動場、紅色長廊、敞開式家長學校等設施和場景,真是親子游玩的好去處、兒童成長的好基地啊。”來城里城外家長學校參加家庭勞動競賽的王女士有感而發。
兒童友好城市源于1989年《兒童權利公約》中提出的兒童具有生命權、受保護權、發展權與參與權四大權利,兒童友好的最基本內涵就是尊重兒童的這些基本權利。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聯合國人居署正式提出“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議將兒童的根本需求納入街區或城市的規劃之中,即通過一定的措施,提升原有街區或城市的兒童友好度。
兒童友好城市的關鍵詞是“兒童”和“友好”。兒童友好城市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倡導兒童優先理念,鼓勵政府制定實施促進兒童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兒童的健康、教育、福利和安全,促進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權利的實現。兒童友好城市應包括四個核心要義,即面向兒童的友好政策、友好人文、友好服務和友好環境。
今年以來,墾利區深入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創建,聚焦兒童友好空間打造,開展兒童友好街區、兒童友好公園、兒童友好社區等試點單元建設,謀劃推進楊廟黃河里、博冠城兒童樂園、體育公園提升等兒童友好重點項目18個,搭建起“家校社企”四位一體的親子教育場景。
同時,依托轄區豐富的親子教育空間資源,推進兒童校外研學、戶外拓展、家庭教育、手工制作、勞動競賽進單元活動,和學校、社區、機構聯動打造了親子鑒家庭教育、履善讀書、東方初芽等品牌項目,以嵌入式、菜單式、定制式的服務方式為兒童提供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專業的“生活圈”“學習圈”,極大地豐富滿足了轄區居民親子服務需求,營造兒童“15分鐘公共空間體驗網絡”,讓孩子們“有得玩”,更“有得學”。
閃電新聞記者 李紀 報道 通訊員 劉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