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擺下地雷陣,誰敢侵犯我家園,不見豺狼不放箭,不見鬼子不掛弦……”近日,由煙臺大學與中共海陽市委、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共同打造出品的大型紅色原創舞劇《地雷戰》在煙臺膠東劇院正式公演,為煙大師生及煙臺市民呈現了一堂生動鮮活、感人至深的黨史教育課。
舞劇以家喻戶曉的海陽地雷戰故事為主線,分為“引信”“埋雷”“造雷”“爆雷”“煙火”五幕,塑造了德高望重、大義凜然的老村長石大爺,沉著冷靜、堅定果斷的區委會雷主任,機智勇敢、耿直豪爽的民兵隊長趙虎,柔情似水、颯爽英姿的女兵隊長玉蘭等鮮活的人民英雄形象。
“舞劇從策劃到公演歷時近兩年,創作團隊多次深入海陽地區考察采風,60余名參演師生刻苦排練,精益求精,三個多月揮汗如雨,每一個舞蹈動作和表情都追求完美,力求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到這部大型紅色舞劇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煙臺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于秀國介紹,煙臺大學誕生于改革開放,扎根于膠東大地,始終牢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初心使命。學校發揮舞蹈專業優勢,與海陽攜手創作舞劇《地雷戰》,是貫徹“校地合作共贏,校城融合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在舞蹈配樂上,《地雷戰》將具有海陽特色的民間小調、秧歌劇調以及具有音樂性的民間方言賦予民族搖滾樂的音樂風格和精神內涵,形成了融合電子、民族、電聲、大管弦樂在內的包容性音樂氣質。在舞美方面,該劇運用象征性的造型元素和隱喻性的藝術語匯,山、石、雷等舞臺道具與演員剛柔并濟的舞姿融為一體,讓現場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舞劇編導、北京舞蹈學院田露教授說:“該劇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陽秧歌作為主要藝術表達手段,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多種舞蹈表現形式交織運用,生動展現了膠東人民在面對外敵侵略時的民族大義與驍勇善戰,深情謳歌了齊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不屈斗志與家國情懷,傳遞了革命前輩那有著鮮活生命力的、有情感共鳴的精神世界,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是革命志士用熱血染成了膠東這片紅色的熱土?!?br/>
該劇對煙臺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而言,既是一次專業實力的全面展示,也是一次將專業教育與藝術實踐充分結合的大膽嘗試。對此,音樂舞蹈學院院長鄒淑珍表示,舞劇排演極大地提高了舞蹈編導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舞臺實踐能力,使他們完成了由學生到演員的角色轉變。師生合力將地雷戰的故事搬上舞臺,努力將這部紅色舞劇打造成煙臺大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品牌,讓當代青年充分了解革命先輩前赴后繼的英雄事跡,讓紅色故事和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舞劇中“趙虎”的飾演者、煙臺大學音樂舞蹈學院2021屆畢業生常曉峰說:“趙虎是一個機智、勇敢、耿直、豪爽的角色,我不斷揣摩人物特點,力求通過自己的演繹將海陽地雷戰這段紅色歷史再現在舞臺上,將膠東革命精神傳遞出來?!眳⒀萁處熃f:“參演舞劇不僅使我們的藝術修養得到了很大提升,更讓我們對黨的光輝歷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隨著舞劇的創作公演,愛國、堅韌、剛毅這幾個詞已深深烙印在每位演員心中。”
公演當晚,現場掌聲不斷,很多觀眾數次熱淚盈眶。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翟一鳴老師動情地表示,“地雷戰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通過舞劇的形式展現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名教師黨員,這部舞劇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們感受到膠東軍民堅如磐石的信仰,在舞劇中了解苦難輝煌的過去,珍惜日新月異的現在,展望光明宏大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將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用紅色基因涵養學生心靈和品行。”人文學院學生梁佳馨說:“觀看舞劇《地雷戰》,我帶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感悟回。年少多壯志,青春應許國?;赝麣v史,我們不應該忘卻戰火歲月,當賡續紅色血脈,承先輩遺志,譜寫未來新篇?!?br/>
據悉,原創舞劇《地雷戰》入選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舉辦的“百年征程 時代華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山東省優秀劇目展演活動,還將陸續到濟南、北京等地進行巡演,更大范圍地傳播紅色文化,為紅色資源賦予新的時代價值,讓紅色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