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凝聚奮進力量。齊魯網·閃電新聞特別推出“精神文明大家談”系列,全面展示全省各地在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中的典型做法,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契機,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章,凝聚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強大精神力量的生動經驗。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3日訊 公安排爆是一項離死神最近的工作,時時刻刻命懸一線。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排爆警察張保國在排爆一線已經戰斗了20年,用一腔熱血守護著人民安危、社會穩定。2020年,張保國家庭先后獲評“山東省文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并作為山東省唯一的家庭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
張保國的父親曾是一名軍人,從六十年代初就輾轉大西北、大西南修建核基地工程。張保國的母親獨自一人拉扯著張保國兄妹三個,白天干農活,晚上還要編炕席到深夜。面對如此清苦的生活,張保國的父母從沒有一聲抱怨,認為能為國家和人民做點事是光榮和自豪的事情。他們為孩子起名“保國”,也寄托了他們的期望,更激勵著張保國保家衛國的志向。
1984年張保國考入軍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濟南軍區彈藥修配站,從事彈藥修理和銷毀工作。1999年,他轉業到濟南市公安局,成為了一名排爆警察。多年來,張保國經歷了上百次排爆和數百次廢舊炮彈、炸彈的排除、銷毀,每一次都是在與死神較量。
“我是排爆隊長,我就是第一排爆手。只要有排爆任務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們誰的黨齡長誰上!”這是排爆隊成立之初,張保國立下的“規矩”。直到今天,張保國依然恪守著這個原則。
2005年3月2號,在一次銷毀爆炸物的任務中,張保國意外受傷,全身8%面積燒傷,落下了七級傷殘,雙手功能受到嚴重影響。老母親因為承受不了打擊,一頭栽倒在地,從此半身不遂,張保國的家人也一直沒能走出擔驚受怕的陰影。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支持張保國再一次回到排爆崗位上。2019年暑假,張保國的女兒接到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預備警官。
排爆是一副重擔,危險常伴左右,生死天涯咫尺,但總要有人把它挑在肩上。張保國說:“這些年,黨和人民給了我和我的家庭崇高的榮譽,它們都凝聚成一枚枚獎章,掛在了我的胸前。因為排爆,我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疤,我覺得,身上的傷疤也像這些獎章一樣的美,那是我摘不掉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