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2-14 08:18:02
書畫木雕是通過在木板上用技法雕刻中國傳統書畫來表現高雅厚重的藝術格調,在即墨流傳已有130多年歷史,如今繼承者寥寥數人。今年55歲的即墨市民耿守安則是為數不多傳承者中的一位,他幼承庭訓,跟隨爺爺、父親學習書畫木雕工藝已有30多年,祖孫三代人傳承書畫木雕工藝已近百年,如今面臨無人傳承尷尬局面。為了保護傳承這項技藝,日前,書畫木雕工藝入選即墨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祖孫三代傳承書畫木雕近百年
13日,在位于即墨長阡村的一間10余平方的工作室里,耿守安正在雕刻一件篆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書畫木雕作品。“我爺爺和父親都會書畫木雕,從小我就耳濡目染,受家庭環境熏陶從20多歲時就開始學習書畫木雕工藝。”今年55歲的耿守安說,他出生于書畫木雕世家,從他的爺爺那輩開始,他們家族就開始從事書畫木雕技藝,而他幼承庭訓盡得家傳書畫木雕工藝,如今已經從事書畫木雕30余年,而他們祖孫三代人傳承書畫木雕技藝已近百年。
說起書畫木雕技藝,耿守安說,書畫木雕首先要明白書畫之理,然后才能通過陰刻、陽刻、陰陽兼刻等技法,在木板上將書畫的點、線、面雕刻出來塑造成立體形象,經過創作的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格調更加高雅厚重、賞心悅目,而以木雕工藝制作的牌匾楹聯更能彰顯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
一條筆畫刻不好整幅作品都報廢
在耿守安的工作室里擺放著上百種雕刻工具,而每一種工具則有著不同的作用。“你看,這是尖底刀,主要用來雕刻字體時字框,筆畫越粗下刀力度就越大,通過刀峰來體現筆峰。”耿守安拿著一把雕刻工具解釋道,在雕刻字體前,首先要用尖底刀將字體大概輪廓雕刻出來,然后再用平刀細細勾勒字體的尖角,最后用半圓刀將字體修飾圓潤規則。“在用刀刻字的時候要慎之又慎,即使一條筆畫刻不好整幅作品也就報廢了。”
耿守安說,書畫木雕制作工藝包括拼板、整平、砂光、構圖、打坯、精雕、磨光、繪色、描金等10多個步驟。在雕刻前,首先要選好木板,將幾塊木板嚴絲合縫拼接起來,使其成為一整塊木板。“因為有些書畫木雕作品并不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而是需要幾塊木板拼接而成。”耿守安說,拼板尤為關鍵,如果拼板不好后期木板與木板之間開裂,那么整幅作品也就成了廢品,毫無藝術價值。
一年創作60余幅作品
在耿守安工作室的墻上,懸掛著一幅《嶗泉銘》的書法木雕,刀法蒼勁有力、字體線條流暢,非常賞心悅目。“這幅作品一共雕刻有434個字,歷時40多天才創作完成。”耿守安說,他如今主要給一些企業或者飯店訂做書畫木雕作品,費用根據內容不同每平尺從180元到300元不等,因為雕刻難度大、工時長,這一幅作品的售價達到近萬元。
如今,耿守安每年能創作60余幅不同內容形式的書畫木雕作品,每年創作收入也在20萬元左右。“雖然收入比較可觀,但是孩子們都不愿意繼承。”耿守安說,他的兒子雖然跟他學習過書畫木雕技藝,但是因為工作環境惡劣木屑飛揚,也不愿繼承祖輩傳承下來的老手藝。
記者了解到,書畫木雕工藝肇始于先秦時期的竹、木書簡,并隨著中國文字統一日益完善。明清時期,膠東即墨一帶隨著經濟復興,士紳階層崛起,立坊掛匾表功名之風興起,帶動即墨本地書畫木雕工藝日臻完善,從而涌現出一大批專門從事書畫木雕的藝人,書畫木雕工藝流傳至今已經有130多年歷史。日前,為了保護傳承書畫木雕技藝,即墨市將其列入即墨市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