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7-02-09 11:41:02
□王石川
當前,全國共享單車已有數百萬輛。記者調查發現,在共享單車越來越流行的同時,亂停亂放、惡意破壞甚至直接騎回家等不文明現象頻發。(2月8日《南寧晚報》)
共享單車是不折不扣的“當紅炸子雞”,有人看到了上百億計的估值,有人感受到了方便,更有人斷言“誰能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誰能賺大錢”。的確,共享單車面世,絕非偶然,它的確滿足了上班族現實所需。
也許正因為錢景可期,眾多“殺紅了眼”的資本競相投資共享單車,鉚勁燒錢圈地。不完全統計,已有數十家企業踏入共享單車領域,比較知名的就有摩拜、ofo、小藍、優拜、騎唄等數家。各家顏色各異,以增加區分度,以致有網友戲稱“顏色都不夠用了”。群雄逐鹿,單車扎堆,也讓人疑惑,哪有這么多地兒停單車?
更有人擔心,資本紛紛燒錢不怕打水漂?這還真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正如有學者稱,每個顧客交的押金,應該超過自行車的成本。單車對公司只是幌子,這跟麥當勞不靠賣漢堡而靠地產賺錢一個路子。
資本逐利,無可厚非。與單車熱相伴隨的則是“受傷”的消息。比如僅在2月8日就有多地媒體報道這類新聞:《昆明街頭共享單車,每天六七十輛“受傷”》《誰這么沒公德,共享單車又上樹了,事發地是成都市金牛區長慶路》《亂停放、惡意損毀,共享單車問題多,福州城管如何管?》《共享單車進入濟南僅10天,有車子被盜車座被撬走》……而此前,北上廣深等率先發展共享單車的城市,同樣出現類似問題。如此種種,意味著共享單車出現問題的地方,絕非一城一地。對此,政府部門管不管?不管,涉嫌失職;管,如何管?如果一管就死也許還不如不管。
最關鍵的是,這事是不是該交給政府管?凡事都由政府出面,政府啥都管,甚至管到“毛細血管”的層面,會不會導致全能政府?管,不只是官的事,除了共享單車的企業,普通公民是不是也可以參與?
去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公布了《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劍指共享單車。值得提及的是,在深圳共投放30萬輛左右共享單車的4家企業前不久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公平競爭,有序投放車輛,保證車輛投放的進度和規模與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相適應。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一方面共享單車的企業主動承擔責任,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不缺席監管。兩者實現良性互動,在相互“試探”中求尋利益最大化,既不把共享單車管死,也減少蘿卜快了不洗泥的弊端,才是用戶最希望看到的。
掃碼就騎,隨騎隨走雖好,但是,共享單車不可能單兵突進。對新生事物放手鼓勵的同時,應配以有節制且有效果的監管,新生事物才有前景可言,而不至于水土不服。畢竟誰都不希望共享單車一路趔趔趄趄,出師未捷身先死,也不希望資本過于嗜利,把用戶當賺錢道具,要規避這些情況,單車共享的前提恐怕是共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