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8日訊 7月20日,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山東省作物學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承辦的第435期泰山科技論壇——作物優異基因發掘與高效綠色生產技術論壇在濟南成功舉辦。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愛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向東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由山東省作物學會理事長張立明主持。
陳愛國指出,泰山科技論壇是省科協精心打造的高端學術交流品牌,自2015年創設以來,已累計成功舉辦421期,200余名院士、3000余名高層次專家、130萬余名科技工作者參會交流,受眾達600余萬人。論壇已成為省內外影響廣泛的學術交流平臺、科學家與企業家高端對話平臺、服務黨和政府決策智庫平臺。2023年是泰山科技論壇全面提質升級的一年。本期論壇聚焦分子遺傳、種業創新與綠色生產等熱點和難點問題,邀請兩院及國際院士、知名專家、學科權威到山東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更好地匯聚高端智力,凝聚科技力量,賦能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李向東表示,本期論壇聚焦作物前沿技術,研討種業高質量發展思路對策,必將對加快生物育種技術攻關、種業人才培養、提升作物育種水平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希望通過此次學術論壇,碰撞思想,啟迪智慧,分享經驗,凝聚共識,為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轉變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本期論壇以作物優異基因發掘與高效綠色生產技術為主題,旨在通過解析作物優異基因、作物株型與基因功能和高產育種、作物高產潛力挖掘理論、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等,探索利用優異基因在高產育種和高效生產中的應用路徑。
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許為鋼,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萬書波,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錄祥,中國農業大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倪中福,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王克劍等6位業內專家大咖做了《大豆種質群體耐蔭性基因—等位基因體系及優化組合預測》《小麥株型改良與高產生理育種》《花生高產潛力挖掘及栽培理論創新》《我國小麥種業科技研發現狀與展望》《小麥株型基因克隆與功能鑒定》《無融合生殖固定雜種優勢研究》等學術報告。既有研究廣度,宏觀分析作物產業發展面臨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又有理論深度,深入剖析優異基因發掘利用與分子育種面臨的重大機遇和難點堵點。
省科協學會部、山東省作物學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論壇開幕式,來自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涉農企業、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以及會員代表350余人通過線下和線上的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