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數據平臺,大氣環境、水環境、企業排污等各種數據都可以隨時查到,工作起來方便多了。”10月25日,在審核一家企業報送的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時,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一位工作人員邊打開生態環境監測綜合管理系統查閱該企業排污情況邊告訴記者。
該系統是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為破解生態環境保護部門間數據分散、信息孤島、服務割裂等難題搭建的。截至目前,平臺匯集了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污染源等業務數據,不僅打通數據“孤島”,還打破部門壁壘,為上下級生態環境部門、各省直部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
山東濟寧市是南水北調東線節點城市,位于該市的南四湖承擔著保障調水水質安全的重要任務。在南四湖的一處水質自動監測站里,各臺分析儀器正有序工作,呈現出剛剛采集并實時監測到的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等水質參數信息。“一旦水樣中某一數據產生異常,我們工作人員便能及時發現,追根溯源,摸清污染源頭。”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說。
針對上述各類智能化監測平臺,記者輾轉聯系到監測平臺的技術支持方山東聯通。山東聯通行業負責人于濤告訴記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該公司通過打通感知層、平臺層、應用層,實現大數據“綠色”賦能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山東聯通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領域承建了大氣監測、水質監測、機動車監管、企業用電量監管、環保網格化、環保執法等監測監管類項目近100余項,覆蓋全省16市56區縣。
揚塵治理問題是山東德州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們搭建了揚塵污染防治監管服務系統,實時監控工地、企業的揚塵情況,實現對揚塵問題智能識別、精準定位。”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系統搭建了手持移動端、數據庫、業務平臺等,可實現對多維數據的統一管理。此外,該系統還針對車輛清洗、渣土清運等多類場景設計AI算法,實現異常問題實時告警。
除智慧生態領域之外,山東聯通通過加快部署5G和千兆寬帶網絡、助力數字鄉村與智慧社區建設、加速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提升網絡能力與服務水平,為全省5萬多個村建設了數字鄉村平臺,助力近500家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大下洼村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冬棗是該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為助力大下洼村經濟發展,推動該村特色高效數字農業,濱州聯通建設數字鄉村示范區,以“大棚保”“數字廣播”“5G直播”以及公告欄為基礎,將5G應用賦能冬棗產業。其中,通過在冬棗大棚內安裝“大棚保”設備,該村合作社成員用手機就可以明晰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并根據溫濕度情況,開啟噴淋系統,改善棚內環境,促進冬棗生長,保障冬棗品質。
據了解,山東聯通深入推動5G應用與重點行業的融合創新,助力數字強省建設,在鋼鐵、礦山、化工、汽車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打造細分行業5G場景50+,助力200余家規上企業智能化升級,組建產業生態聯盟,在行業內形成引領示范效果,助力5G“百企千例”規模應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