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銳評
2023-06-16 16:50:06
“習主席的賀信體現了對全球人權發展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在北京參加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期間,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副議長、國家人權中心主任阿克馬爾·賽義多夫接受了《國際銳評》的專訪。他高度贊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議,將其中提到的安全、發展、合作比作人權保護“三大支柱”。
今年是《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周年。這一文件提出“促進和保護所有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必須按照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國際社會應促進有效的國際合作,實現發展權利,消除發展障礙”等重要原則,被視為全球人權發展史的里程碑文件之一。
30年后的今天,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戰爭沖突、金融危機、逆全球化等對全球人權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人權治理往何處走?中國作為《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又將怎樣做?
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提出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這是中方就全球人權治理提出的最新主張,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為促進國際人權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引發與會者廣泛共鳴。
先看安全。它是人權保障的前提。當下,某些國家渲染“大國競爭”,鼓動陣營對抗,挑動戰爭沖突,不斷增加世界的安全風險,讓很多國家民眾的生命與生活面臨嚴重威脅。論壇上,參會者們普遍認為,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對完善全球人權治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法國《自由思想》雜志主編讓-皮埃爾·帕吉向《國際銳評》舉了烏克蘭危機的例子。他認為,中國建設性地勸和促談非常重要,只有從兼顧各方關切出發構建更加全面的安全框架,才能推動危機早日解決。
再看發展。它是人權保障的基礎。在這方面,中國成功讓7.7億農村人口擺脫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正在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法國企業家貝特朗游歷了中國各地,對中國扶貧成果印象深刻,認為“這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且最快的減貧成就”。他在近期舉行的一場論壇上說,中國幾乎把所有資金都花在增強國力、增進人們福祉、改善民生工程上,保證了人民能夠更廣泛地享受穩定、繁榮和自由。
《國際銳評》評論員在論壇現場觀察到,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嘉賓普遍認同,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人權。比如烏茲別克斯坦正在積極推廣中國脫貧的有益經驗,助力本國發展振興。贊比亞知名學者弗雷德里克·姆泰薩認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生動實踐”。
保障人權是人類的共同理想,它不應該被政治化、武器化。然而,某些西方國家一方面對本國人權劣跡“選擇性失明”,一方面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遏制別國發展。在中方看來,任何國家都沒有資格當人權“判官”,各國有自主選擇人權發展道路的權利。論壇上,很多嘉賓認為,習主席賀信中提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推動人權文明發展進步,有助于化解人權領域的分歧,體現了《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關于合作促人權的重要精神。
“只有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權才有基礎。”作為世界上唯一持續制定和實施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主要大國,中國已經交出了亮眼的“人權答卷”。現在,中國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對話合作,完善全球人權治理,讓本國人民生活得更好,也讓世界人民的人權得到更好保障。
(國際銳評評論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