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8-09 16:15:08
新華社倫敦8月9日電(記者桂濤)兩個中國80后正在倫敦為他們的創業夢想奮斗:辦英國唯一的中國美食節。
他們要通過集中展示中國的飲食文化,改變一些英國人認知里“中餐低檔、不健康”的印象,也推動在英國的中餐業提升品質、打造國際化品牌。
【倆“吃貨”一拍即合】
幾年前,在英國做設計工作的湯子慕發現,每到夏季,倫敦就會出現眾多美食節,韓國的、日本的、印度的……而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卻很少得到宣介。“英國的中餐館老板大多埋頭苦干、低調賺錢,很少宣傳”。
湯子慕決定辦中國自己的美食節。此后,他遇到正在英國找工作的“資深老饕”唐詩。唐詩的父親是重慶美食家,她從小隨父親到處品嘗美食,大學學化工專業,連設計的實驗都是“如何通過調節成分比例讓黃油和冰激凌的保質期更長”。辦“中國美食節”的想法讓兩人一拍即合。
湯子慕。
他們開始企劃、籌資、招商,2015年在倫敦舉辦了第一屆“英國中國美食節”。當時有20多家中餐館在現場銷售拿手菜品,還有在英國社交媒體上教做中餐的網紅“餃子姐妹”和曾為知名政客掌勺的英國“中餐姐妹花”等人到現場獻藝。
美食節對公眾免費開放。因為啟動資金主要靠餐飲企業攤位費,首屆美食節雖然在3天內吸引了3萬食客,但唐詩和湯子慕“賠本賺吆喝”,搭進去不少錢。
“中餐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改善中餐的形象就是改善中國的國家形象,”唐詩說,“吃永遠走在文化交流的最前面。”
他們相信在倫敦這樣一個世界性都市,“中國美食節”這個品牌早晚能打響,贊助商也會越來越多。已有幾家國內餐飲企業找過他們,要通過美食節試水英國市場。
【創業的苦與甜】
美食節現場。
第二年他們決定接著干。他們將美食節舉辦地移到倫敦地標建筑塔橋附近,雖然遇到雨天,但來光顧的食客數量仍和首屆持平,一家英國本地美食網站也成了首家贊助商。因為安保費用提升,這屆美食節仍然虧本。
這給兩個創業者帶來不小壓力,他們也開始在“美食節現場是否做中國文化展示”“是否要花錢搭一個巨龍雕塑”等問題上意見不合,為“追求完美”還是“控制成本”而爭吵。每次吵完,又總是“咬咬牙,繼續干”。
唐詩說,走在美食節的人群里,聽到英國人打電話向朋友推薦中國菜,這讓他們十分有成就感。在創業的艱難之外,兩人也有了同齡人羨慕的創業體驗,還認識了不少愛美食的朋友。
第二屆美食節打造出如今倫敦盡人皆知、天天要排隊兩小時才能買到的網紅美食“唐人街雞蛋仔”。當時在圖片分享網站上,拿著雞蛋仔、以塔橋為背景的照片曾廣為流傳。一家重慶來的小面餐館也因為媒體的報道在美食節期間火遍海內外,甚至吸引了英國駐重慶總領事去面館品嘗。
【美食節再出發】
唐詩。
目前,全英有約1.8萬家中餐館和外賣店,幾乎遍布各城鎮,但與法餐、日餐相比,中餐曾長期以低檔油膩的形象出現。芝麻雞、咕咾肉、宮保蝦球、春卷、炒面——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英國人對中國菜肴的全部認知。
在英國的年輕華人覺得,干餐飲太苦、不愿成為廚師,國內廚師又因為英國“脫歐”收緊簽證發放很難出國,這讓英國中餐提升品質面臨很大困難。
湯子慕堅信,隨著中國投資在英國日益增多、中國游客不斷走出國門,健康精致的中餐一定會有市場。
即將在9月舉行的第三屆美食節上,他們將邀請食客參與包餃子、學做麻辣雞,增強互動,還推出由英國廚師設計的蘋果剁椒醬魚頭、辛香肥腸拉面等創意中餐,吸引喜歡嘗鮮的英國人,探索營養、流行、適應英國市場需求的新中餐。
希望他們今年不再虧了。
(文字參與:秦田園;圖片均由美食節主辦方提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