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7-07 09:13:07
對于已參加過沉浸式漢語訓練,甚至在中國生活過三五年的漢語學習者來說,能說地地道道京腔京韻的普通話真的已經不是什么難事兒。如果漢語課堂上出現了這么一位學生,已經夠讓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師頭疼的了。如果課堂上全都是這樣的學習者,那景象你能想象得到嗎?
我就遇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珞德國際關系研究所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暑期漢語強化項目中,所有的學員全都有很好的漢語基礎。他們所關心和專注的問題,早已超越了漢語語言本身。有時候,他們把老師問得一愣一愣的。所以,跟這樣的學員在一起,對于教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上周我們講到《共享經濟在中美兩國的發展》,其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共享經濟給傳統經濟模式帶來了新的沖擊。”課文里對“沖擊”的解釋是“A事物對B事物產生的干擾和打擊”。這是個一般性的詞匯,并不是專業詞匯,本來不應該成為討論的熱點。但是,我們的學員卻跳出了課文的語境而對“沖”這個構詞語素直接進行提問:“沖好像跟水有關系。這個沖擊我能理解。就是像發洪水一樣,把對水流造成阻礙的東西帶走了,對吧?”我點點頭說:“理解得非常好,就是這樣的意思。”然后這名學員接著問道:“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中國人沖咖啡用這個沖,沖廁所也用這個沖?我覺得這兩種水,真的不是一樣的水啊!這是為什么呢?”
還有一次,我們講到《中國的老齡化與少子化》這篇課文,有一個學員對“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這句話提出了疑問:“這里的句子也可以說成‘所有的家庭不都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對吧?我的問題是,所有家庭不都面臨這個問題,和所有家庭都不面臨這個問題,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呢?”
無論是“沖咖啡”還是“沖廁所”,無論是“都不”還是“不都”,這些貌似是關于詞匯和語法的問題,其實跟語言使用者的思維有著深深的聯系。對于漢語強化訓練中的學習者而言,他們已經感受到了母語與漢語之間表層化的語言差異背后所隱藏著的這種思維差異。漢語思維中二元對立而統一的思維認知特征在詞匯引申過程中的體現,漢語思維中以空間知識為基礎的范圍觀念在漢語句法詞序層面的反映,最終都會表象化為漢語的語言呈現。所以,我們課堂上遇到的這些“小”問題,其實都是“大”問題。如果沒有對語言背后思維邏輯的深刻認識,恐怕真的很難回答好這些問題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