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4-03 08:59:04
日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對此前英國遞交的“脫歐”談判書發布回應,稱除英國外的27個歐盟成員國不會在“脫歐”談判中對英國采取“懲罰性措施”。這或許可讓緊張于可能遭受英國“脫歐”波及的歐洲經濟舒一口氣。
事實上,擺在歐洲經濟面前的考驗不只英國“脫歐”一項。有分析指出,受政治風險影響,進入“大選年”的歐洲今年料將經歷風雨,歐洲各大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均會放緩。如今,英國“脫歐”啟動,法國、德國大選在即,歐洲經濟究竟狀況如何?本報聚焦三大問題,問診歐洲經濟。
歐債危機結束了嗎?
擴散趨勢已被抑制
上月,法國外貿銀行分析師發布了一則令人憂心的消息:鑒于法國退出歐元區風險日益顯現,投資者擔心歐元區可能再次出現主權債務危機。去年底,歐元區金融機構暫停減免希臘450億歐元(合477億美元)短期債務計劃的決定,讓負債累累的希臘政府雪上加霜,也曾引發外界討論,歐債危機會重來嗎?還是它根本就從未離開?
“歐債危機沒有結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指出,這場始于希臘的債務危機大大消耗了歐洲的元氣,如今仍在困擾歐洲。
3月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歐洲議會發布了《歐盟的未來白皮書》,提出在英國“脫歐”之后,歐盟未來發展的5條可能路徑。英國廣播公司將其分別概括為“延續現有路線”、“只作為單一市場”、“愿者多做”、“少而高效”、“繼續全面一體化”。
“白皮書中的第三條路徑和第四條路徑對一體化不做硬性規定,允許存在彈性,這實際證明歐盟在歐債危機上做出妥協,希望給希臘等陷入危機的國家一個喘息機會。”張茉楠說。
2013年下半年,歐元區經濟走出衰退,開始緩慢復蘇。歐洲一度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認為已經度過歐債危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做出歐債危機已經結束的判斷,至少需滿足兩項條件:一是對重災國的救助措施基本全部停止;二是歐債危機導致的問題已經得到緩解。
目前,一方面,希臘仍將接受來自歐盟的救助。歐盟發言人日前表示,希臘救助談判已在關鍵問題上取得進展。根據此前消息,新一輪救助計劃如果進展順利,將幫助希臘在今年夏季償付72億歐元的債務。同時,深陷銀行業危機的意大利,也正處在隨時可能出現債務問題的邊緣。另一方面,雖然整個歐元區從平均水平來看已經度過債務高峰,但希臘、法國等一些國家的債務在GDP中的占比仍在高位徘徊,沒有明顯下降。
“只要還存在救助,就說明歐元區還在為某些國家的債務負擔買單。從這個意義上看,很難說歐債危機從結構上已經結束。”崔洪建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歐債危機向歐元區其他國家擴散的趨勢被抑制住了。歐元區經濟也正在緩慢復蘇,這給最終徹底走出歐債危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和基礎。
英國“脫歐”影響多大?
“硬脫歐”風險減小
如果說歐債危機是歐洲經濟一場久治不愈的慢性病,那么英國“脫歐”這場新疾大概是讓歐洲各國近來最為頭疼的。對于正在緩慢復蘇的歐洲經濟,英國“脫歐”帶來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觀點不盡相同。早在去年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來之后,摩根士丹利歐洲經濟團隊就做出測算,英國“脫歐”后,在“溫和”和“高壓”兩種情形下,歐盟2017年GDP增速將可能下降0.7個百分點或2個百分點,并且區域內金融環境將出現顯著緊縮狀況。
“無論是‘硬脫歐’,還是‘軟脫歐’,英國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離開,肯定會使歐盟整體經濟總量受到很大影響。”張茉楠認為,英、歐雙方談判過程本身也會消耗歐洲大量資源,包括彼此之間的討價還價可能引發市場波動和連鎖反應。
不確定性,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英國“脫歐”帶給歐洲經濟的最大影響。
“如果雙方在某個議題陷入僵局,可能引發本就敏感脆弱的市場作出劇烈反應,股市、匯市、大宗商品都有可能產生系列波動,這會影響歐洲經濟,使之出現不穩定狀態。”崔洪建認為,英國“脫歐”充滿未知的談判過程還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英、歐之間的資金流動、投資流向和貿易情況。“談判結果的不確定會挫傷投資積極性,投資者可能因為拿不準而選擇在歐洲緩投、少投或不投,做英歐貿易的企業也可能為了應對最壞的結果,有意識地抑制產能。”
如果英國與歐盟最后難以通過談判形成較為理想的新經濟合作形式,那么可以預見,市場、投資對于歐洲經濟的預期會進一步下降,中長期內帶給歐洲的將是包括投資減少、貿易流向變化等諸多影響。
好消息是,分析認為,雖然目前英、歐雙方都表現出較為強硬的立場,但英國“硬脫歐”的風險正在減小。正如歐盟表示不會對英采取“懲罰性措施”,英國在“分手信”中態度也緩和友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英國“脫歐”帶給歐洲經濟的震蕩。
歐元區經濟復蘇強勁嗎?
復蘇基礎趨于牢固
最近,關于歐洲經濟,尤其是歐元區經濟表現,頻傳積極信號。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美國市場研究公司HIS Markit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綜合采購經理指數(PMI)漲至56.7,是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只要該指數達到50以上就表明經濟出現增長,而前3個月的強勁數據表明,歐元區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很可能達到0.6%。該公司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森認為,越來越普遍的上揚表明,歐元區今后數月很可能會保持強勁增長。
英國廣播公司也在本月初援引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稱,歐元區19個成員國2月通貨膨脹率為2%,為2013年1月以來最高,已經超過了歐央行“接近但略低于2%”的通脹目標。歐洲央行執委會成員勞滕施萊格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通貨膨脹率開始達到目標,歐洲央行應該準備好改變貨幣政策。
“前幾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慢于歐盟的經濟增長。換言之,歐元區經濟之前是拖了整個歐盟后腿的。”崔洪建指出,這種情況從去年開始出現了變化,歐元區的增長率開始趕上歐盟,其對歐盟經濟的下拉影響的確有所緩解。
當然,問題仍然存在。“歐元區內部增長不平衡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德國、荷蘭等國家實現了2%左右的增長,且是可持續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像希臘、西班牙等一些南歐國家,增長時好時壞,表現并不穩定。”崔洪建說。
此外,受到世界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目前歐元區的貿易情況不容樂觀。歐盟統計局3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份出現3年來首次貿易逆差。
“今后主要看投資和消費能否繼續拉動歐元區增長。”崔洪建指出,但是目前,已有的容克投資計劃在推進過程中面臨方向不明確、市場狀況不理想等問題。消費方面,德國等經濟表現較好的國家能夠多大程度釋放消費能力,穩定歐元區增長?也仍有待觀察。
不過,一度拖累歐洲經濟增長、使歐洲社會不堪重負的難民危機近來沒有出現明顯的進一步蔓延或失控。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大選“前哨戰”的勝出,也被視作對德國及歐洲經濟的一個利好消息。
因此,總體來說,一個趨勢正在明朗,那就是歐元區經濟基本面正在逐漸恢復,復蘇基礎趨于牢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