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2-10 14:59:02
作者: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從東北冰雪旅游帶的資源深耕到南方人工冰雪場館的科技賦能,從冬奧遺產的可持續利用到亞冬會譜寫新的冰雪華章,“冰雪+”融合新模式推動“冷資源”激活“熱經濟”,促進全鏈條、全場景的消費生態體系構建,點燃經濟發展新引擎。
“冰雪+旅游”筑鏈,開拓多元化消費新場景
冰雪旅游已經成為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滑雪、冰嬉、賞冰雕雪雕、冰雪賽事、冰雪音樂會、冰雪康養、雪國列車等冰雪旅游新場景,已經成為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春節期間,吉林北大湖雪場吸引大批滑雪愛好者,預計接待游客8.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18萬元。長白山國際度假區依托長白山冰雪資源,打造“冰雪+溫泉+民俗”綜合服務模式,配套智能化預約系統與安全監測平臺,將單一滑雪場景升級為“日滑雪、夜溫泉、學技藝、品文化”的全天候消費場景。河北崇禮“冰雪+賽事經濟”借勢冬奧遺產,舉辦國際滑雪賽事、青少年冰雪訓練營,衍生賽事直播、裝備展銷、運動康復等業態,2023至2024雪季接待游客441.22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52.43億元。南方地區則通過業態創新突破資源約束,如長三角以滑雪場為核心開發培訓、親子酒店及文創衍生品,構建“半日游—多日游”消費升級路徑,并依托制造業優勢形成冰雪裝備產業集群,實現“場景創新—產業聯動”的雙向賦能。由此可見,“冰雪旅游”新業態的構建需以體育、文化、康養、教育、交通等多產業跨界融合為路徑,通過“冰雪+康養/賽事/研學”等模式,形成全鏈條消費體系。冰雪經濟還可與首發經濟協同創新,通過引入首發冰雪賽事、冰雪音樂節慶等活動激活消費潛力。冰雪綜合服務的立體化拓展,既能通過場景融合延長消費鏈條,又能以品質升級激活高端需求,為冰雪經濟注入多元增長動能。
與此同時,傳統冰雪旅游由于自然條件和季節因素,發展空間受限,需要突破季節與空間限制,破除冰雪旅游“一季養四季”的短板,激活“全時全域”旅游消費潛力。這就要求打造四季可游、全域可享的冰雪旅游產品體系,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因地制宜發展冰雪經濟,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冰雪旅游模式,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為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冰雪+文化”塑魂,引領沉浸式消費新品牌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氨?文化”是通過文化賦值提升冰雪經濟的品質與韌性,將文化基因植入冰雪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突破同質化競爭,塑造具有精神感召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消費新品牌。
冰雪文化的價值重構需以地域文化為內核,通過符號提煉、場景再造與IP化運營,將冰雪資源轉化為具有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的消費品牌。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例,將冰雕藝術與俄羅斯建筑風格、中東鐵路歷史敘事深度融合,打造“冰雪絲路”主題IP,構建冰雪城堡、歷史光影長廊等沉浸式場景。“爾濱”的火爆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2023~2024雪季,哈爾濱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300%,實現旅游收入1248億元,同比增長500%,冰雪“冷資源”正在變成“熱經濟”。新疆阿勒泰則依托“人類滑雪起源地”文化標識,復原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藝,聯動非遺傳承人開展雪地叼羊、冬不拉演奏等民俗活動,實現冰雪運動與古老文化的完美交融。由此表明,冰雪文化IP的構建不僅需挖掘歷史符號,更需通過場景化、體驗化的敘事邏輯,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消費內容,從而實現從“地理標識”到“情感品牌”的躍升,為冰雪經濟注入鮮活生命力。
在此基礎上,冰雪文化的價值轉化需以文化為紐帶、以產業鏈延伸為路徑,通過“文化+產品+場景”的多維聯動,構建覆蓋文創、影視、教育等領域的品牌矩陣,形成“IP引領—產品落地—場景賦能”多元聯動的品牌生態。例如,四川西嶺雪山“冰雪熊貓”,內蒙古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等主題IP,以及隨之冰雪文化產業鏈的延伸,不僅激活了消費潛能,更通過相關品牌矩陣的構建,實現從“單一產品”到“多元生態”的跨越,為冰雪經濟注入可持續增長動能。
“冰雪+數字”賦能,營造智能化消費新生態
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為冰雪產業突破時空限制、重構消費場景提供了全新路徑。通過元宇宙、虛擬現實(VR)、區塊鏈等技術,冰雪旅游從物理空間延伸至虛擬世界,形成“線上沉浸體驗—線下實體消費”的聯動模式。用戶可參與VR滑雪競技、NFT冰雪藝術展、虛擬雪具定制等活動;線下場館有AR導覽系統,游客佩戴智能眼鏡即可看到雪道歷史數據、滑雪技巧提示等疊加信息?!氨?數字”不僅讓發展冰雪經濟突破地理與季節限制,更通過虛實融合的體驗設計,激發用戶的情感共鳴與消費意愿,為冰雪經濟注入智能化、可持續的新動能。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冰雪旅游服務升級提供了核心支撐,通過數據挖掘與智能算法,能夠精準識別用戶需求,提供定制化、場景化的消費解決方案。借助“AI冰雪助手”,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滑雪軌跡、體能數據、消費偏好生成個性化報告,由此可為初學者推薦適合的雪道與教練,為資深玩家匹配競技社群活動;同時,智能穿戴設備可以實時監測運動姿態,通過App反饋矯正建議。比如,北京市延慶區成立“冰雪經濟數據中心”,匯聚全國200余家雪場運營數據、千萬級游客行為數據,通過AI模型分析,精準識別消費趨勢,聯合企業開發“冰雪微度假”產品線,助力冰雪經濟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河北崇禮則利用AI技術優化景區資源配置,動態調控酒店房價、雪具租賃庫存及接駁車調度,縮短了節假日高峰期游客平均等待時間,提升游客滿意度等等。
此外,冰雪產業的數字化傳播與營銷是打破地域壁壘、激活消費潛力的關鍵引擎。通過短視頻、直播、元宇宙等新興媒介技術,冰雪經濟得以突破物理邊界,以更生動、更具互動性的方式觸達全民,形成“線上引流—線下體驗—全域共鳴”的傳播與營銷閉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