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4-11-12 14:13:11
原標題:4000多年前的文明什么樣?陶寺遺址博物館今日開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原標題:4000多年前的文明什么樣?陶寺遺址博物館今日開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陶寺遺址博物館全貌 本文攝影:盧鵬宇 張超寧
陶寺遺址博物館大廳
陶寺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現場
11月12日,陶寺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襄汾縣陶寺村,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年代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遺址1958年被發現,1978年正式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寺遺址地理位置沙盤
陶寺遺址,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遺址,先后出土各類文物5500余件,揭示了中華文明的早期形態,是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程的重要支點。
陶寺遺址博物館的建成,讓陶寺遺址擁有了高質量展示中心。集中展出230件(套)珍貴文物,多璜聯璧、彩繪蟠龍紋陶盤、銅蟾蜍片飾、綠松石鑲嵌腕飾、彩繪漆木器、骨質口簧等集中亮相。
陶寺遺址觀象臺復原互動裝置。在陶寺遺址中期小城內考古發現了具有系統“觀象授時”功用的大型夯土建筑“觀象臺”,能觀測到20個節令
彩繪蟠龍紋陶盤。陶寺遺址核心文物之一。陶寺一共出土四件龍盤。盤曲如蛇,身體上見有鱗狀斑紋,口銜枝狀物。陶寺龍紋為探索中華民族龍圖騰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多璜聯璧
陶寺遺址核心文物圭尺首次公開展出,這是一件黑、綠、紅三色相間的漆木桿
立表也是一根木質桿,其上殘存有紅色顏料。圭尺和立表是中國古代主流的天文歷法觀測儀器
沙漏復原圖。推測陶寺先民還通過沙漏,控制晝夜時間。學者認為,陶寺文化時期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年、月、日、時的完整計時系統
陶寺遺址博物館航拍
建筑設計方面,陶寺遺址博物館以“地中之都 中土之國”元素符號為基礎,外觀設計呈現一個“中”字,象征著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對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支撐。
陶寺遺址博物館展廳
陶寺遺址博物館展廳
陶寺遺址博物館展廳復原的大墓
展陳設計方面,聚焦“自然與文明之光”這一主題,設有“文明蘊化”“煌煌都邑”“早期國家”3個基本陳列單元,“陶寺考古”“臨時展陳”2個專題展覽,以及1個特色沉浸式數字展,全景式展示陶寺遺址在城址規劃營建、手工業制造、藝術創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陶寺遺址博物館展廳
朱書扁壺(展廳中為復制品,真品現藏于中國考古博物館)。扁壺為泥質灰陶,器表飾細條豎藍紋,朱書文字位于扁壺鼓兩面,有筆鋒,似為毛筆類工具所書
銅蟾蜍片飾
銅鈴
遺址博物館還特設考古歷程展廳,致敬陶寺發現以來60余年的豐碩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讓觀眾直觀了解考古學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