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4-10-29 21:44:10
原標題:這場豐收不容易——秋收時節走進華容團洲垸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這場豐收不容易——秋收時節走進華容團洲垸
來源:新華社
幾天前,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團西村村民李瑞華的晚稻開鐮,平均畝產超過800斤。這讓李瑞華感嘆:“這場豐收太不容易了。”
今年7月5日,團洲鄉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垸內受淹面積約47平方公里,數萬畝水稻因此顆粒無收,這其中就包括李瑞華的100多畝中稻。
7月8日大堤合龍后,持續十多天的排水作業“搶”出了寶貴農時,但要把農業生產真正恢復起來卻不容易,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農戶們的心灰意冷。“那段時間腦袋一片空白,心情無比沉重,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來。”李瑞華說,當7月22號接到村干部電話通知補種晚稻時,自己還很懷疑:會不會白忙活一場?
為了重拾大伙兒的信心,縣里先是給適合補種晚稻的農戶安排了農機作業隊免費整地,并提供免費種子,提前育秧,隨后又讓鄉村兩級干部包戶幫扶。7月28日,盡管比正常農時推遲了一周左右,晚稻秧苗還是插進了田里。不久后,由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專家工作組也進駐團洲鄉,手把手指導大家災后生產。
到達團洲垸后,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羅先富第一時間就把所有補種稻田走了一遍,了解每戶農民的具體情況。“洪水之后,極易發生二化螟、稻飛虱等水稻蟲害。另外,推遲播種大大加劇了水稻遭遇‘寒露風’的風險。”羅先富告訴記者,對團洲垸鄉親們的幫扶指導,容不得半點松懈。
團洲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鄧益宏說,那段時間,為了充分掌握苗情、蟲情,工作組平均每兩天就要組織大家開一場會。哪塊農田的淹水深度不夠、哪戶農民的除草力度不足,專家們都會指出來。
李瑞華在查看稻穗。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羅老師去田里去得比我們都勤。”李瑞華說,剛開始,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一些“老把式”覺得自己經驗豐富,總想按習慣來。面對這樣的農戶,羅先富要么打電話,要么親自上門,督促大家嚴格落實專家組的意見。
9月中旬,最擔心的“寒露風”還是來了,如果不能及時灌水保溫,前期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而偏偏團洲垸的水利設施又在洪水中損毀嚴重。面對這樣的不利局面,工作組事先制定的防災預案發揮了關鍵作用。羅先富等專家不僅帶領大伙兒科學調配使用有限的水源,還通過具體到天、精確到畝的施肥方式來增加秧苗抵抗力,最終讓水稻成功挺過難關。
“整個團洲垸內災后補種的晚稻面積約3700畝,產出的稻谷至少270萬斤,這是實實在在從‘洪口’里搶回來的產量。”鄧益宏告訴記者,另外還有數萬畝耕地補種了油菜等作物,等到它們豐收,還能再為鄉親們帶來上千萬元的收入。
“如果沒有專家們的指導幫忙,光靠我們自己遠遠達不到這個產量。”李瑞華說,和羅先富等專家朝夕相處的70多天時間,自己不僅迎來了一場來之不易的豐收,也積累了寶貴的防災減災經驗,這讓他今后的種糧道路能走得更踏實。(記者周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