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4-09-18 09:06:09
原標題:網絡主播正式成為新職業,如何健康發展?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號
原標題:網絡主播正式成為新職業,如何健康發展?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號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前不久公布了19個新職業,網絡主播位列其中。《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主要短視頻平臺日均短視頻更新量近8000萬,日直播場次超350萬場。
網絡主播正式成為新職業,也使得與其相關的職業體系構建,有了更好的基礎。在“人人皆可當主播、人人皆愿當主播”的豎屏時代,網絡主播這個新職業如何健康發展?
鮮花朵朵、雜草叢生
近年來,一些主播在互聯網平臺分享知識,所創作內容拓寬了受眾視野,在網絡空間形成股股清流。如網絡主播“都靚”用一首首古詩詞帶領網友走入文學殿堂,“江尋千”用一個個非遺故事講述中國傳統文化,部分專家學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普及專業知識。
一位網絡主播在田野里直播帶貨助農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博主為博流量嘩眾取寵、憑空捏造、擦邊表演。
今年2月,網絡主播“貓一杯”炮制虛假視頻,聲稱在法國巴黎撿到中國小學生秦朗寒假作業,造成惡劣影響;一網絡主播在山東菏澤南站唱歌走紅后,眾多網絡主播趕往菏澤南站,部分裝扮奇異的主播在菏澤南站“群魔亂舞”;還有的網紅在網上虛構人設炫富,個別哄睡主播打著助眠旗號擦邊引流。
綜觀各個網絡平臺,網絡主播發布內容品質良莠不齊,鮮花朵朵同時雜草叢生,成為當前網絡主播行業的真實生態圖景;“劣幣”屢禁不止、久存不散也成為網絡主播行業發展的難解之困。
審丑、戲謔泛濫,原因何在?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網絡主播行業發展困境難解,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AI推送機制單一致內容價值屬性把關不嚴。據了解,當網絡主播發布視頻后,短視頻平臺會借助AI推送機制,率先將短視頻內容推送給初選“流量池”觀看,算法會據此得出包括播放量、完播率、平均播放時長、2秒跳出率、5秒完播率、3秒以上播放率、封面點擊率等技術指標參數,由此類基本參數決定是否繼續將該短視頻向百萬人口級“流量池”推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沈陽認為,技術指標不為內容負責,導致大量“審丑”“戲謔”等不具備正向價值觀的視頻內容獲得“推流”。“各大互聯網短視頻平臺雖有人工審核崗位,但人工審核條款中對于傳播內容價值屬性的判斷相對較少,如果現有條款無法判定該短視頻內容直接違規,人工審核仍會通過。”沈陽說。
二是流量至上、逢熱必蹭、跟風模仿,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傾向難根除。一位網絡主播告訴半月談記者,如今網絡主播行業逐漸飽和,能出圈大火的大都是蹭熱點、跟風賣弄的主播,在此情景之下,主播們面臨兩難局面:“如果不蹭熱點,就沒流量。自己做了一些創新的好內容,也很難被更多人看到。”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董晨宇認為,當前網絡主播面臨“不可能三角”困境:即持續更新、高質量內容、合規化生產,三者同時實現需要較高的職業化訓練。面對“不可能三角”時,一些人選擇舍棄規范性。當規范性被舍棄,就容易觸碰底線,甚至逾越底線。
三是事實核查缺位致不實信息、流言、謠言滿天飛。在一些重大突發性事件、網絡熱點事件中,一些主播為博眼球,通過捏造事實真相,在短時間內獲取巨大流量。“后真相時代,注意力稀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郭小安說,“網絡主播為蹭熱點、賺流量,持續為網絡熱點事件推波助瀾,加之事實核查缺位,易致短時間內,輿論場中不實信息泛濫,流言、謠言滿天飛。”
職業化建設刻不容緩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超千萬網絡主播的行業規范如何建立?受訪專家認為,事前規范的建立與事后懲戒要齊頭并進、雙管齊下。
“我們現有的治理,都是事后懲罰,集中于對個案的治理,個案式的后期懲戒,不具有可持續性。”董晨宇說,網絡主播行業事前規范、培訓計劃、管理機制、倫理守則等,需要更細化具體地搭建。
“從壓實主體責任方面來看,要搭建并逐步提高MCN機構(幫助簽約達人進行內容持續輸出和變現的公司)的準入門檻。”董晨宇說,目前行業正處于紅利期,一些MCN機構帶著投機的目的入場,準入門檻極低,主播能力參差不齊,影響了正向行業生態格局的形成。
廣東五維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宇奇表示,MCN機構要鼓勵網絡主播和內容生產者進行創新,提供有價值、有深度、有趣味的內容,與網絡主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去年12月,抖音平臺實行了網絡主播信用分制度,對違規主播扣除信用分、暫時或永久關閉賬號,加強主播監管。郭小安認為,對于互聯網平臺而言,在把準法律制度、公序良俗、公共制度3條底線外,管理細則也要不斷細化、具象化,以適應當前互聯網內容生產的新特點、新規律,引導內容發布者發布更真實、價值觀更正向的內容。
“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職業化認定,一定會推進網絡主播的職業化進程。”董晨宇建議,先對職業化網絡主播做出明確的概念界定,比如粉絲量達到多少或帶貨流水超過多少、具有穩定直播時長、播發頻率的主播將會被算作職業化網絡主播;然后搭建網絡主播職業化規范體系,讓網絡主播知方圓、曉準繩、明禁區、懂規矩。“可從頭部主播入手,分級分類分層地對各地網絡主播進行就地培訓和指導。”董晨宇說。
受訪專家表示,未來,網絡主播、網絡視頻內容生產行業會是中國市場營銷、零售業、文化創意產業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如何培育、用好這些“網生”力量,仍待持續探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