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9-15 10:07:09
原標題:總書記在這里說文化傳承發展·廣西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總書記在這里說文化傳承發展·廣西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總書記在這里說文化傳承發展·廣西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
海上絲路的一顆明珠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來到北海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詳細了解漢代合浦港口情況和漢代北部灣地區對外通商交往史。總書記強調,博物館建設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這里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異域文物見證文化交流歷史
初秋時節,天氣漸涼,但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合浦博物館”)依然熱度不減。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后,我們館年接待游客量暴漲10倍。”合浦博物館館長廉世明告訴記者,作為國內唯一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專題博物館,6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同比增長約268%。
“這件出土于合浦漢墓的東漢波斯陶壺,無論造型、做工還是釉色,都與我國漢代綠釉陶壺風格明顯不同,而與幼發拉底河畔的賽琉西亞遺址所出土的同類器物極其相似,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通商貿易的重要物證,也是我們的鎮館之寶。”在《珠光帆影——合浦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80后講解員王冬琳熱情洋溢地講解著,一旁的游客細細觀察眼前的文物,聽得十分專注。
《漢書·地理志》這樣描述海上絲綢之路,“蠻夷賈船,轉送致之”。穿越歷史風云,千百年前的海上絲綢之路深深印證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理念。
在精品展“青銅之光”展區,柔和的燈光下,一件底部三足、帶有活鏈的銅燈,以新奇的造型吸引了游客駐足。2017年以來,博物館投入305萬元,修復160多件合浦出土的殘損青銅器。這件1988年出土的活鏈提梁銅燈便是其中之一。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文物是最直觀的證據。”合浦博物館副館長林娟說道,“海絲文化的傳承和展示,強調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和共生。這些年我們不斷完善展陳、豐富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民族和平發展、開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遺址公園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
與合浦博物館“隔路相望”,便是廣西首個海上絲路文化遺址公園。乘坐觀光車游覽其中,高低起伏的草坪像波浪一般,不遠處矗立的文昌塔肅穆莊嚴。
“你看到每個起伏的小‘山包’都是古墓封土堆,這里埋藏著476座兩漢到魏晉時期的古墓。”看著游人驚奇的表情,合浦縣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副主任藍胤天感慨地說,“以前這里是荒草叢生的野嶺,本地市民都避之唯恐不及,現在則游客眾多。”
2017年,合浦出臺《關于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行動方案》等文件,文化傳承發展的目標、框架更加清晰。同年,合浦漢墓群禁山重點保護區·四方嶺密集區墓葬保護及區域環境整治工程啟動。2021年,廣場、游客中心、游廊、展陳管理區、考古展示體驗區等建設完成后,附屬配套設施、動態監控系統、文物圖片展覽、植被景觀等也進一步豐富完善。
“如今許多人慕名前來,本地市民也常來這里聚會。”藍胤天告訴記者,2021年這個遺址公園還入選了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
2017年11月,合浦漢墓群與漢城考古遺址公園通過國家文物局立項。多年來,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超4億元,整合合浦縣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具有文物保護、展示利用、核心價值闡釋、科研教育、文化休閑、城市文化引導等功能的特定公共文化活動空間。目前,除了合浦博物館、海上絲路文化遺址公園之外,還建成了漢閭文化園、草鞋村遺址公園等,大大改善了遺址整體風貌。
“我們的核心工作還是在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遺產等級的提高也能促進保護和利用。”藍胤天說。
街頭銅鳳燈元素的路燈、車站前展現海上絲綢之路漢船雄姿的雕塑、隨處可見的波斯壺元素……合浦縣按照文化賦能城市更新的思路,以“文旅融合+城市更新”模式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文化之城。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進港道路及其支線道路,將遺址公園、海絲首港等景點“串聯成線”,同步提升沿線道路設施、城市景觀,使游客市民沉浸式感受海絲文化。
海絲文化“走出去”
8月底,四川成都,一場名為《吉金萬里——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的展覽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觀看。來自合浦博物館的海絲文物驚艷亮相,講述著來自邊陲的海絲故事。
近年來,博物館加強館際合作,通過舉辦海絲文化遺產巡展,推動海絲文化“走出去”。浙江、湖南、四川……隨著各界對海絲關注度的提高,合浦博物館文物不僅走向全國各地,還走向了海外。
走出合浦的不止文物。繪以博物館建筑圖案的團扇、傳遞漢代駱越民族紋飾之美的黃銅小書簽、能在玩樂過程直觀感受文物之美的文物魔方……今年4月,合浦漢墓與漢城遺址公園專設展在武漢舉辦。合浦博物館自主研創的文創產品一經展出,就引起不少觀眾興趣。
“文化產品消費的關鍵是文化認同。”合浦博物館文創組負責人蔡超麗說,“將博物館‘帶回家’‘讓文物活起來’,文物以文創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增加了觀眾的體驗感。”
“現在如果有朋友來,我一定帶他去博物館、遺址公園走一走,跟他講講我們的歷史文化。”合浦縣委黨校干部劉忠煥說,合浦的文化氛圍日漸濃厚,群眾文化自豪感越來越強。
如今,在合浦廉州鎮煙樓村,海絲首港景區上演著全景交互式露天演出。200多位中外演員用戲劇、詩歌、舞蹈、雜技等方式重現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景,現場游人贊嘆聲不絕于耳。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合浦全縣共接待游客536.79萬人次,同比增長25.75%,旅游消費64.3億元,同比增長6.65%。海絲文旅,后勁十足。
策劃:張毅 田麗
統籌:劉維濤 張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