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同脈,水同源。三亞、陵水、保亭,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12月10日,“歡樂新海南·奮進自貿港”2021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活動在三亞完美收官。過去七天,來自全國各地的50家重點網絡媒體的采訪團及海南國際傳播中心的海外傳播官,先后深入三亞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將三地發展全域旅游的向心力、鄉村振興的凝聚力和城市建設者的戰斗力向世界傳遞。
這次聚焦“大三亞”經濟圈的網媒行活動,讓采訪團看見了一個活力開放的奮進故事。截至12月10日,“海南網媒行”百度搜索結果已超過2300萬,50家全國網絡媒體共發出稿件和各類融媒體產品1000余篇。
作為“大三亞”經濟圈中的幾位大佬,三亞、陵水、保亭三地承載逾150萬人口,面積4200多平方公里。近年來,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各市縣著力推進整體旅游目的地打造、整合區域資源、打造差異化及互補化旅游產品等,全面加強區域聯動發展。
如今,三地政府攜手并進,綻放出新時代的芳華,重點領域“三大突破”結出累累碩果:
——全域旅游“一盤棋”,“30分鐘交通圈”越來越大。
陵水到三亞,東環高鐵將兩座城市拉至“30分鐘交通圈”;山海高速今年3月通車,保亭和三亞結束2小時“盤山公路”的歷史,實現了30分鐘互聯互通,海南島“縣縣通高速”的目標也隨之實現。
12月5日,采訪團從保亭神玉島到陵水富力海洋歡樂世界,馳騁在風景秀麗的山海高速、G98 高速,一路風光一路歌,越過長達1596米的新星特大橋,穿過五指山特長隧道,遠處群山聳立、綿延不斷,映入眼簾的都是綠意盎然。
“‘大三亞’處處都是風景,滿眼都是綠意。”封面新聞記者胡麗蘋認為,陵水和保亭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康養資源等,山海高速公路可實現區域均衡發展,三亞為保亭、陵水帶去更多“遠方的客人”,保亭、陵水也為三亞客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三地立足自身優勢資源高質量推進全域旅游新發展。
“大三亞”經濟圈依托“30分鐘交通圈”,立足區域特色資源,不斷完善城鄉旅游基礎設施,做好“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體育”等融合發展文章,高質量推進全域旅游新發展:陵水通盤謀劃,通過完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旅游交通體系等,實現了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保亭憑借旅游業改變了一座山城,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點線面結合打造全域開放式大景區;三亞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旅游消費領域,創新全域旅游發展新模式,打造三亞總部經濟基地。
——生態環境“美起來”,經濟業態“活起來”。
海島窮宇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來海南,第一印象就是碧海藍天、椰風陣陣。
陵水旅游資源令人羨慕:地處北緯18°,擁有“三灣三島兩湖一山一水”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黎苗風情、疍家民俗等人文資源別具魅力。分界洲島、清水灣、南灣猴島是網媒記者們最鐘愛的目的地,海水清澈見底、沙細質軟、潔白如銀;海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多姿,銀色的沙灘與湛藍的大海面連成一片,讓人的心靈享受飛翔。
“陵水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得很好,在這里可以看到蔚藍的大海,還可以感受極具地域特色的黎族苗族文化,值得來一趟。”來自青海長云網的記者劉羿楠稱贊道。
一如既往的藍天,一如既往的陽光。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神玉島文化旅游區,采訪團看到了海南另一番秀美:古樸書院、湖心小島、玉器藝術館、南藥基地、生態康養美食……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山地湖泊、原始熱帶生態雨林、森林溪谷等自然奇觀,讓采訪團領略到了保亭一流的康養資源。
采訪團走進位于三亞吉陽區的大茅遠洋生態村,時而穿行彎彎曲曲的綠道,時而深入綠影婆娑的樹林,在錯落有致的村莊、河流、田洋中穿行,感受充滿鄉土地文化的清閑自在。清風徐來,網媒記者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咔嚓咔嚓”將美景收入鏡頭。
來自黃河新聞網的編輯部主任薛飛第一次與椰風海韻親密接觸。他說,“每一張照片無須美圖,這次因為工作認識了海南,下次會帶著家人來旅行,希望海南的天和海一直藍下去。”
為守護這一抹“藍”,“大三亞”人民始終扛起生態使命。
今年初,生態保護寫進了各市縣的政府工作報告。三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力爭生態文明建設達到全國領先水平。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拓展“兩山”理念實現路徑,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產業發展“百花齊放”,群眾幸福感“升起來”。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大三亞”的奮斗目標。
冬日,到保亭雅布倫?享水谷共享農莊來場邂逅之旅,可享受鄉村靜謐生活樂趣。該農莊開創性采取“共有共享共富”的“三共”開發運營模式,將共享農莊建設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相結合,成為海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抓手。“村民以往依靠檳榔、橡膠過日子,如今住新房、有分紅、在家門口就業,幸福感一定很強!”每日甘肅網記者荊寶義說。
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畔,塔吊林立、朝氣蓬勃,一座創新之城正在崛起。數百個項目工地建設得熱火朝天,浙江大學等十余所全國知名高校陸續落地,中國中化等一批實力央企強勢入駐,中小企業注冊數翻倍,高端人才加快聚集, 兩年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共新增注冊企業4000余家,有近300個項目簽約落戶。科技創新,將讓三亞插上騰飛的翅膀。
全域動情,悠游陵水。這些年,陵水將旅游產業發揮到極致,不斷增加旅游新業態,通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三區并創”,實現旅游引領海洋、教育、森林、農業、體育、文化、地產和醫療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打造了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熱帶水果采摘基地、海洋主題公園、游艇碼頭、婚拍基地、滑翔傘基地等系列旅游新業態產品。
關于鄉村振興,三亞的故事也十分精彩。三亞市崖州區南山村,在大自然的饋贈下,人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的新產業。位于三亞市吉陽區的大茅村,曾是“臟、亂、差、窮、散”的代表,自2016年起“美麗鄉村”建設在三亞全面鋪開,吉陽區從強化黨建入手,大茅村的逆襲之路由此開始,今年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是三亞唯一獲評的鄉村……
這趟網媒行,從景區到鄉村,從藍海到山色,從田野到密林,從3.0版的旅游綜合體到高精尖的科技領域,行程數十公里,去城市、去鄉村、去園區、去工地,觸摸老百姓的幸福感,了解“大三亞”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承擔的新期望,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
新時代,“大三亞”有新使命;新征程,“大三亞”亦有新擔當!你看,在海南自貿港奮進的大潮中,“大三亞”正攜手并進,奔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