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10-22 20:55:10
原標題:廈大團隊在肝癌致病機理研究上取得突破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廈門10月22日電(記者張逸之、付敏)目前,人類對早期腫瘤起始及其如何演變為惡性腫瘤的過程知之甚少,因此,發現與鑒定腫瘤早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廈門大學研究人員21日在國際期刊《細胞》發表論文,揭示了臨床中糖原累積導致肝腫大與肝癌的致病機理,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原是人體內葡萄糖的一種儲存形式,是由大量單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細胞內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多種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階段的肝臟組織并結合肝癌的臨床樣本,發現在肝臟早期腫瘤病灶及小腫瘤中普遍存在糖原過度累積的現象。
研究團隊介紹,該發現暗示了早期癌變起始中的癌細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儲能的方式在細胞內存儲起來,而不是以無氧糖酵解形式代謝分解葡萄糖,從而改變了對腫瘤代謝已有的認知。進一步研究發現,糖原除了營養能量儲存功能外,過多糖原累積還會發生液-液相分離。累積的糖原相分離會造成重要抑癌的Hippo信號通路失活,激活下游原癌蛋白YAP,從而驅動腫瘤的起始。
論文通訊作者、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大旺說:“現有的惡性腫瘤早期篩查技術有限,很多患者就診時已處于腫瘤的晚期階段。我們這次不僅發現了早期肝癌會有糖原積累的現象,還發現了糖原相分離造成抑癌的Hippo信號通路的失活導致肝腫大和肝癌的分子機制,這為肝癌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供了新的思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