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1-08-30 18:57:08
原標題:“快遞進村”如何跑出新速度
來源:光明網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隨著電商經濟的繁榮發展,收寄快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目前每天全國郵件量超3億件,其中每天有1億件郵件發往農村地區。但目前仍有行政村沒有電商快遞配送站點,運送線網、快遞成本、快件數量等都阻礙著快遞進村的腳步。如何讓快遞真正下得了鄉、進得了村、入得了戶?
實現快遞進村,并非一輛小貨車、一位快遞員就能夠解決,有“中國快遞之鄉”之稱的浙江省桐廬縣創新推出一種新型合作模式。據桐廬郵管局行業監管科科長王文科介紹,桐廬將原來快遞公司配送的快遞統一歸集至鄉鎮中轉倉,由各鄉鎮配送員將快遞按行政村分類后統一配送至各快遞驛站,有效解決了重復配送問題,優化攬派雙方的利益分配,既降低了企業成本,又能保障派件順暢。
快遞收寄末端從鄉鎮一級延伸到村一級,如今,桐廬的老百姓不出村就能收寄快遞。“現在快遞都能送到村里了,直接到村委就能取,不用再開半個小時車特地去鎮里拿了。我現在一些生活用品全部都在網上買,一般兩到三天就能到,很方便!”浙江桐廬富春江鎮蘆茨村村民潘彩娟從家中步行到蘆茨村村委門口,來取前兩天下單的廚房用具。
桐廬縣在各村因地制宜借助村委樓、便利超市等地打造“快遞驛站”,推進快遞進村全覆蓋。在蘆茨村村委辦公樓,記者看到一樓大廳一角已被布置成快遞收寄點:擺了兩個貨架,快遞按字母編號分類放置,貨架旁放了一臺稱重器;收寄點管理工作則由村委工作人員承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快遞員每天中午12點至下午1點進村,既派件又收件。
據介紹,自去年11月30日啟動該工作以來,已累計配送快遞16.9萬余件,快遞進村率達100%,全縣181個行政村全部建成“快遞驛站”,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
除了桐廬縣的“快遞驛站”模式,“郵快合作”也有效支撐了農村郵政快遞服務水平提升。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交通運輸成本高,寄遞業務量較城市地區少,投入產出低,很多快遞公司都不愿意在農村設快遞點。而中國郵政擁有遍布農村市場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毛細血管”配送網絡,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郵政擁有5.4萬個營業網點、40萬個郵樂購站點、20萬個村郵站的實體渠道,2/3以上都分布在農村地區。郵政與快遞企業的合作,可以加快實現快件下鄉進村,破解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
“以前在網上買東西要到鎮上去拿,現在村里有了郵政分店可以拿郵件,我們生活方便多了,節約了不少時間。”四川省樂至縣童家鎮團結村村民蔡宇在村上“金通·郵快驛站”領取郵件后說。中國郵政發揮根植農村的資源優勢,與民營快遞采取代投、代運、代收等多種模式開展“郵快合作”,綜合利用“直投到戶”“智能箱(貨架)投遞”“網點站點自提”等方式,在郵政局所、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開展郵件快件代投代收服務。截至5月底,全國通郵快合作已服務覆蓋近10萬個行政村(全國建制村55.6萬個),累計代投快遞過億件,為快遞下鄉和鄉村振興貢獻了“行業國家隊”力量。
工業品下鄉易,農產品進城難,郵快合作在加速快遞進村的同時,還打開了農產品上行渠道。“真沒想到郵政不但能解決農產品運輸配送難題,還能幫我們打開銷路。”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果農張春龍看著直播平臺不斷增加的下單數,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前不久,資溪縣郵政分公司在自辦電商平臺“郵樂送”上通過直播的方式,為果農滯銷的火龍果拓寬渠道,共計銷售3000余公斤,實現銷售額3萬余元。
“郵快合作”讓快遞進村下得去、立得住,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上行有了真正的落腳點。村郵站漸漸成為資溪縣網購物資進村的中轉站、便利群眾生活的服務站和溝通村里村外的連接站。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30日 03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