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7-21 15:08:07
全長1318公里,10年累計安全運送旅客13.5億人次,“千里京滬一日還”成為日常。開通運營4年后連續(xù)實現盈利。2014年至2019年凈利潤年均增幅高達39.4%。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仍實現盈利45.86億元。
這就是京滬高鐵。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10年來,京滬高鐵給沿線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
“京滬高鐵是我國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鐵線路。”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京滬高鐵最高運行時速350公里,發(fā)車間隔最短只有4分鐘,是當今世界運營時速最快的高速鐵路。10年間,全線累計開行列車近120萬列,日均開行列車數由開通初期的131列,增加到目前的568列;累計行程超過15.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跑了近4萬圈。
京滬高鐵精準實施“一季一圖”“一日一圖”,積極推行電子客票、靜音車廂、刷臉進站、互聯網訂餐等服務,實行靈活升降的票價體系。
在旅客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時,京滬高鐵對經濟發(fā)展的引擎作用也更加明顯。
京滬高鐵將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世界級城市群緊緊聯系在一起,構建起支撐東部率先發(fā)展的高鐵經濟走廊。一是帶動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加速了技術、產業(yè)、資本等生產要素從京津滬等大城市向沿線地區(qū)的轉移擴散,實現地區(qū)專業(yè)化分工,同時帶動沿線旅游業(yè)發(fā)展。二是促進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沿線城市建設“高鐵經濟帶”“高鐵新城”“高鐵新區(qū)”,重構了“城市版圖”。三是支撐國家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fā)展,有力促進了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沿線的天津、廊坊等地疏解;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助力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引領能力不斷提升,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
“對于鐵路本身來說,京滬高鐵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該負責人表示,雖然不是我國第一條高鐵,但京滬高鐵實現了鐵路改革新突破。
首先是積累了運營維護新經驗。作為高鐵標準示范線,京滬高鐵成為我國高鐵運維體制創(chuàng)新的“探路者”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試驗田”。一是委托管理模式成效顯著。委托中國鐵路北京局、濟南局和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對京滬高鐵進行運輸管理,并將牽引供電和電力設施運行維修委托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進行管理,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二是自主研制了中國標準智能鋼軌快速打磨車原型試驗車,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一體化智能運維管理系統和多種高新技術,為中國高鐵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新標準。三是在主要客站實現地鐵對高鐵安檢的確認,與互聯網企業(yè)合作,在多個車站開通接送站約車服務,實現高鐵網與互聯網的融合。
其次,實現了我國鐵路資產資本化、證券化、股權化的重要突破。2020年1月16日,京滬高鐵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京滬高鐵上市充分證明了鐵路運輸資產以干線通道方式實現資產證券化是可行的。上市后,京滬高鐵公司利用募集資金擴大經營范圍,收購京福客專安徽公司部分股權,對推動鐵路網進一步完善、帶動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戰(zhàn)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