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4-01 16:39:04
原標題:“李鬼”網站、假防偽“四件套”,他們為賣假鞋煞費苦心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拍案 ︳“李鬼”網站、假防偽“四件套”,他們為賣假“限量版運動鞋”煞費苦心
“得物App”購物平臺以“先鑒別、后發貨”著稱,一雙限量版運動鞋,如果有“得物”的鑒別證書和認證鞋扣加持,往往被認為是正品。有不法分子盯上這個平臺,動起了“歪腦筋”。
鑒別證書、認證鞋扣、包裝盒和膠帶——防偽“四件套”,犯罪嫌疑人造假成本不到3元,卻以20元一套的價格進行銷售。
一些商家批量購買后,將自己生產銷售的假冒運動鞋包裝成正品,以高價出售,非法獲利。
一些個人鞋友也用以包裝自己的假鞋,其中不乏用包裝過的假鞋冒充正品銷售欺騙他人的行為。
近日,上海警方破獲了申城首例第三方鑒定平臺防偽標識被侵權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查獲假冒鑒定標識,包括鑒別證書、認證鞋扣、包裝盒和膠帶共計130余萬件,涉案金額高達700余萬元。
【防偽套裝被“破防”假網站在線“認證”】
2020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接到線索,稱有人架設服務器制作假冒第三方鑒定平臺(得物App)的網站頁面,涉嫌售假。
警方調查發現,確實存在多達17個與該平臺域名極其相似的“李鬼”網頁。然而經過與得物平臺方的核實,這些并非官方網站頁面,而是架設在境外服務器上由私人注冊的網站。
“我們在對比官方頁面時發現,這些‘克隆’的網頁版面排布基本是照搬照抄,除了域名有所不同外,其他細節幾乎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上海市虹口公安分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鄒征告訴記者,“這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很難辨別真偽。”
這些虛假的網頁均由犯罪嫌疑人林某注冊,嫌疑人溫某負責維護,據溫某供述,其需要“緊盯”官方網頁,“一旦發現官網有變化,馬上要進行更新。”
隨著調查逐漸深入,警方發現林某不僅“克隆”了多個虛假網頁,還伙同徐某、吳某、周某等人生產、銷售假冒的該鑒定平臺的鑒別證書、認證鞋扣、包裝盒和膠帶,也就是俗稱的防偽“四件套”。
上海警方查獲的假冒得物的防偽“四件套”
上海警方查獲的大量假冒外包裝盒
據得物App安全管理負責人尤煒介紹,正規的防偽“四件套”會搭配經鑒定的運動鞋,做到“一鞋一碼”,“消費者可以使用正規App掃描證書上的二維碼,查看正規的運動鞋認證信息,相當于這雙球鞋的‘身份證’。”而林某制售的假冒“四件套”粗看之下與正品并無太大區別,假冒的認證鞋扣和鑒別證書上也印有二維碼,但該二維碼不能使用鑒定平臺官方App掃描讀取信息。
“消費者需要通過微信等其他App掃描,隨后便會鏈接到林某注冊的虛假鑒定頁面,即一張與官網相比幾乎能以假亂真的虛假認證信息圖。”鄒征介紹說。
原來,消費者在初次掃描假冒的鑒別證書二維碼時,并不會直接彈出運動鞋認證信息,而是會進入一個填選的界面,需要手動將球鞋的信息、照片、發行價格、發行日期等內容填寫進去,隨后點擊提交。當再一次掃描二維碼時,就會根據之前填寫的信息,出現一張虛假的認證信息圖。
【假冒“四件套”造價不足3元】
這樣一套假冒防偽“四件套”成本不到3元,林某等人在線上卻以20元一套的價格進行售賣。上海市虹口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情報技術室主任偰宜君告訴記者,一些制售假冒運動鞋的商家批量購買假冒“四件套”后,就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售賣的假冒運動鞋包裝成正品,以高價出售。同時,有一些個人鞋友也會購買假冒“四件套”,把自己的假鞋冒充正品欺騙他人牟利。
上海警方查獲的制作假包裝的印刷機
上海警方在犯罪嫌疑人的倉庫中清點贓物
“這起制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標識案件,套用一句流行語來說,真是‘成本價不高,危害性極強’。”偰宜君說,“犯罪嫌疑人利用得物帶有鑒定真品性質的標識,為其他不法分子的制假、售假大開方便之門,相當于為他人的制假、售假‘保駕護航’。”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些假防偽“四件套”不斷流入市場,“得物App”其商品賴以支撐的信譽度將蕩然無存。一家以“先鑒別、再發貨”為優勢的購物平臺將倒在假冒防偽“四件套”之下。
2021年1月下旬,上海警方在掌握了以林某為首的犯罪團伙成員組織架構后開展了集中抓捕行動,一舉將廣東的涉嫌提供虛假網絡驗證信息犯罪團伙和生產、銷售假冒認證鞋扣和包裝盒的團伙成員,以及浙江的生產、銷售假冒鑒別證書和膠帶的團伙成員,共計16名犯罪嫌疑人捉拿歸案,查扣假冒防偽“四件套”130余萬件,查證涉案金額高達700余萬元。
目前,林某等人因涉嫌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批準逮捕。
【防偽標識也需不斷“防偽”】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保真”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于是,各色防偽標簽成為高品質商品的“伴侶”,卻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
前些年,蘇州陽澄湖大閘蟹熱銷,因為“洗澡蟹”等以次充好的問題層出不窮,當地水產養殖協會搞起了“大閘蟹戒指”——鑒別陽澄湖大閘蟹真偽的蟹扣。不法分子盯上了蟹扣,曾經一些網店公開銷售陽澄湖大閘蟹的防偽蟹扣,為一些“李鬼蟹”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打開了方便之門。
防偽標識本身即為偽造,“四件套”一應俱全,為消費者“量身定做”查詢系統,不法分子制假售假花樣不斷翻新,為了讓消費者入坑煞費苦心。
誠信的市場經濟必須依靠法治維護。應對制假售假新變化新挑戰,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切實肩負起監管職責,警方對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打擊;另一方面,企業和從業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不斷升級加固防偽認證的“防火墻”。別讓假防偽,毀了真招牌。
出品人:趙承
監制:張旭東、張曉松
統籌:楊維漢、吳晶
記者:熊豐、朱翃
圖片來源: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