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15 15:32:10
新華社西安10月15日電 題:陜西推行“兩提升一保障”當好就業創業“總客服”
新華社記者薛天
近年來,通過推行“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陜西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當好就業創業“總客服”。
為了增強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陜西省首先通過“減、返、補”手段,通過減少企業稅費600億元、實施失業保險返還政策、安排惠及75.7萬人的就業補貼資金28.1億元,2019年、2020年推動全省新增市場主體數超150萬。
通過強化創新創業,陜西省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陜西省教育廳介紹,2020年陜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有34.2萬人,為做好應對疫情影響穩就業工作,陜西多數高校通過線上網絡招聘推動就業工作。截至5月底,全省已累計舉辦各類網絡招聘活動7700余場。
而在解決貧困地區的群眾就業問題時,陜西省一方面加強人員培訓、扶持“品牌”,創造出“紫陽修腳師”“寶雞技工”“秦巴茶藝”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勞務品牌。
主營修腳業務的陜西遠元集團董事長鄭遠元告訴記者,在各級人社部門的幫助下,陜南地區的政府部門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為集團長期輸送務工人員。“目前集團在全國擁有30家分公司,開設6241家門店,擁有員工56169人,大部分員工都來自秦巴山區。”
對于無法外出就業的貧困地區人員,陜西省健全五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開展“百縣千鎮”標準化創業中心創建行動,讓更多企業和勞動者就地就近對接用工、務工需求。
在安康市漢濱區,能夠有效就近解決群眾就業的社區工廠,散落在各個社區里。漢濱區的社區工廠共有87家,在群眾的家門口解決就業7831人,其中貧困人口2527人。
漢濱區委書記王孝成表示,就業是最有效的脫貧手段。“我們就是要通過‘保姆式’服務、訂單式培訓,大力培育社區工廠,讓車間變教室,讓新社區工廠變成就業脫貧的主抓手,力爭實現全區每個社區建成一個社區工廠。”
此外,陜西省多渠道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增加勞動關系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著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
據陜西省人社廳介紹,近年來陜西積極破除妨礙勞動力社會性流動、制約廣大勞動者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時暢通依法維權渠道,健全仲裁與訴訟銜接協調機制,開展“互聯網+調解”試點,提高爭議處理效能。通過實現“一點投訴舉報、全省聯動處理”,陜西推進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建設,將一批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列入了“黑名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