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2-19 16:19:02
新華社濟南2月19日電(記者 邵魯文)在中國曲藝界,濟南曾與北京、天津一起并稱為曲藝“三大碼頭”,有“曲山藝海”的稱號。上世紀80年代后,濟南的曲藝發展有所衰落,很多場館不復存在。記者今年春節走訪發現,一些曲藝演出場所重新在濟南活躍起來,并吸引了不少聽眾。
2月17日下午,濟南大明湖畔的芙蓉館內,兩位山東墜子藝人正在臺上表演,伴隨著掌聲和笑聲,表演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記者了解到,這場表演不收取門票,市民只需掃描微信二維碼就能免費進館看演出。
芙蓉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春節期間,館內安排了不少演出,下午進行的是惠民演出,不收取費用,為的就是吸引更多市民接觸傳統曲藝。而在晚上,則有專業相聲、快書等藝人進行專場演出。
長期研究濟南曲藝歷史的民俗專家趙衛行告訴記者,自清末以來,濟南的茶園、書場鱗次櫛比。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相聲、快書等曲藝門類中還有“北京學藝,天津練活兒,濟南踢門檻兒”的說法,說的就是再優秀的曲藝藝人,也要到濟南來“一試身手”后才算學藝完成。
“隨著曲藝場所減少,濟南的曲藝熱度一度有所衰退。”趙衛行說,直到近幾年,在政府支持和曲藝藝人的努力下,濟南的曲藝場館又多了起來,觀眾數量也節節攀升。
2月18日晚,位于濟南老商埠的江湖藝社內,相聲團體正進行大年初三的開箱表演。據了解,除了芙蓉館和江湖藝社,濟南的明湖居、合義書場等演出場館也受到觀眾歡迎。
趙衛行說,如今觀眾回歸小劇場,濟南的傳統曲藝演出市場正逐漸活躍起來,“曲山藝海”盛況得以再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