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1-29 11:21:01
齊魯網1月29日訊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表彰決定》的通知,正式公布“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名單”和“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提名獎名單。” 根據公布文件顯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此次開展的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表彰工作中,設有圖書獎、期刊獎、音像電子網絡出版物獎、印刷復制獎、裝幀設計獎、先進出版單位獎和優秀出版人物獎,共7大類獎項。在這其中,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編纂、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昆曲藝術大典》榮獲圖書獎。
《昆曲藝術大典》編纂工程于2004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正式啟動,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擔任總主編,領導并參與全程編纂;周巍峙、郭漢城、劉厚生、顧篤璜先生擔任總顧問,參與規劃指導。十余年間,先后有百余位大陸及港澳臺地區老、中、青專家學者及出版工作者參與編纂和出版工作。該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出版項目,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十二五”時期重大出版工程項目,最終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2016年12月13日,《昆曲藝術大典》首發式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隆重舉行。
昆曲又稱昆腔、昆山腔、昆劇,是元末明初南戲發展到昆山一帶,與當地的音樂、歌舞、語言結合而生成的一個新的聲腔劇種。昆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其歷史悠久,影響廣泛而深遠,藝術形式精致,內涵深厚,是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戲曲表演的典范。昆曲于200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昆曲藝術大典》所收內容為明代中葉以來六百多年間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獻、譜錄文獻、圖片資料、音像資料文獻、昆曲傳承人的文化遺存等。其中,明清及近代有關昆曲藝術的理論典籍、史料文獻、譜錄文獻等是《昆曲藝術大典》最重要的內容。全典版面字數約為9005萬字,其中整理編纂文字文獻2230余萬字,影印文獻396種(套)7萬多面,圖片6000余幅,錄音120余小時,錄像400余小時。成書149冊,包括《歷史理論典》15冊、《文學劇目典》14冊、《表演典》36冊、《音樂典》73冊、《美術典》8冊、《音像集成》2冊(含音視頻硬盤一套)、《索引》1冊。
《昆曲藝術大典》突破傳統集成式圖書編纂形式,借助文字文獻、音像資料、圖片資料等多種形式,立體形象、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中國昆曲藝術在舞臺表演、傳統文化歷史等方面的遺存,尤其是其中以圖、音、視形式記錄下來的表演實況很好地補充了語言文字在活態文化的描述中詞不盡意的遺憾;同時,它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了各類昆曲文獻,不僅有的版本文獻是第一次使用,而且有的內容也是第一次被整體性納入昆曲傳承、保護和整理、研究的范疇。
《昆曲藝術大典》出版后,得到了學界、業界等方面的高度評價,它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對我國昆曲藝術最大規模、最為系統、全面和科學的保護、整理與研究;它集昆曲藝術之大成,融學術性與資料性為一體,內容豐富、資料珍貴。《昆曲藝術大典》的編成與出版,不僅體現了對昆曲這一寶貴文化遺產進行搶救、保護、整理、傳承的國家意志,同時,也體現了我國戲曲理論工作者和海內外專家學者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及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巨大熱忱。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任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昆曲藝術大典》出版祝辭中所說的那樣,《昆曲藝術大典》“不僅在昆曲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傳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其編撰和出版本身,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范圍內的保護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