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9-14 16:54:09
農氣專家解析今年秋收秋種氣象條件及影響
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郝多)進入9月,全國各地陸續進入秋收秋種關鍵時期。9月12日,隨著中央氣象臺今年首份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的發出,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正式啟動。今年秋收秋種時段總體天氣情況怎樣?有哪些農業氣象災害值得關注?可以通過哪些渠道獲取秋收秋種氣象服務信息?9月13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工宋迎波。
專家: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工 宋迎波
采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劉佳 新華網記者郝多
宋迎波(右)接受記者采訪。
今秋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需做好當前秋臺風影響防御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今年秋收秋種時段的總體天氣氣候情況,有哪些農業氣象災害值得關注?
宋迎波:預計今年秋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北方大部農區初霜開始日期較常年偏晚,利于秋收作物充分灌漿成熟。需要關注的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有:連陰雨、強對流天氣、干旱、大風、暴雨等。
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西南地區北部等地降水偏多,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連陰雨和強對流天氣,對作物成熟收獲有一定影響。江淮大部和江南東北部等地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可能出現階段性干旱,對秋糧后期生長有輕度影響。另外,熱帶氣旋會給沿海地區帶來強風、暴雨,影響秋收作物正常生長和適時收獲。
記者:目前秋臺風接連來襲,這對秋收秋種的影響是不是很大?針對這樣的天氣氣候特征,我們將提供怎樣的服務指導?
宋迎波:今年第18號臺風“泰利”和第19號臺風“杜蘇芮”將分別影響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帶來的強風和暴雨將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成熟的一季稻、蔬菜、水果等收獲,也會使江南、華南進入抽穗開花期的晚稻遭受“雨洗禾花”、水稻倒伏及莖稈機械損傷,影響產量。同時,對柚子和香蕉等果樹、海上水產養殖、設施大棚等也將帶來一定損失。
從9月12日起,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份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針對近期農業氣象災害提供針對性指導,并將在秋收期間每周發布兩期。
針對當前臺風影響,建議受影響地區及時搶收成熟的一季稻、蔬菜等作物以及龍眼、柚子等果實,尤其是低洼地帶的作物更要及時搶收。沿海地區降水強度強,注意做好作物和果樹田間尤其是低洼地帶水道的疏通,暴雨過后及時排澇,防止田間漬水和作物受淹。同時,沿海地區海產養殖要抓緊對網箱、魚排等進行加固,設施農業如塑料大棚等要進行整修加固,易折或易倒果樹應注意立樁加固或設置風障。臺風還將造成水稻莖葉損傷,利于病菌侵入,“兩遷”害蟲也將隨臺風遷入危害,應做好稻田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9月7日,在貴州省龍里縣冠山街道五新村,一名農民行走在田間。 新華社發(潘希來 攝)
華西秋雨開始時間偏早 需及時收獲晾曬和防控病蟲害
記者:今年華西秋雨從8月下旬就已經開始,比常年同期明顯偏早,華西秋雨主要影響哪些區域?對當地秋收秋種作物有什么影響?
宋迎波:目前華西秋雨主要影響區域為陜西、湖北、重慶、貴州和四川等地。持續陰雨寡照天氣不利于已成熟作物收獲晾曬,會造成籽粒發芽、霉變,造成豐產不豐收;還將導致仍處于灌漿期的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灌漿速度變緩,光合作用下降,籽粒飽滿度降低,棉花吐絮不暢、裂鈴困難,嚴重時則會引起棉花爛桃、落鈴,對產量和品質提高均較為不利。同時,持續低溫陰雨也將導致部分地區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另外,如果陰雨天氣一直持續,還易造成田間積水,給后面的秋種備耕整地帶來不便,嚴重時會導致冬小麥爛種、死苗,油菜出苗困難,影響農時和作物的生長。
記者: 今年我國部分地區的雨水偏多,哪些病蟲害易發生?
宋迎波: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呈現偏多趨勢,較常年同期偏多21.4%,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進入9月,西北地區東南部、黃淮西部和南部、江淮北部、江漢大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5~8成,部分地區偏多1~2倍。降水偏多將利于玉米銹病、大小斑病、棉鈴蟲等喜濕性病蟲害發生。南方多雨寡照且受臺風影響,將利于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同時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蟲害遷入繁殖較為有利。雖然8月以來全國降水呈偏多趨勢,且華西秋雨開始時間也較常年同期偏早,但已經過了作物生長的關鍵期,因此病蟲害影響也不會很嚴重。
9月11日,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仁首鎮,農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秋收時節,江西各地陸續進入水稻收割期,農田里一派豐收景象。 新華社發(徐仲庭 攝)
服務更加精細化 用戶可多渠道獲取信息
記者:中央氣象臺每年都會制作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其作用和重要意義是什么?今年的專報與以往相比,在用戶體驗方面有何新突破?
宋迎波:制作專報的目的是為了及時向社會、公眾傳遞農業服務信息,提醒相關部門、農民朋友做好避雨搶收、農機調動、雨后趁墑搶播等各項農事應對準備。同時,國家氣象中心與農業部農機化司、種植業實現信息共享、合作互動,發揮服務信息最大效益,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此外,我們在制作專報時利用氣象現代化研究成果,發揮精細化定量降水預報優勢,完善秋收格點化預報客觀產品,細化農事活動氣象適宜指標,使服務產品更為精細化,更具有針對性。
今年,公眾可以通過更多渠道,全方位獲取秋收秋種氣象服務信息,尤其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消息,閱讀更加方便、快捷。我們不僅通過《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中國氣象頻道-直通中南海》等電視欄目傳播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信息,還利用央視網、中國興農網、中國氣象網、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報等媒體及網絡平臺,以專家訪談、專題報道等形式,通過網頁、手機短信、報紙、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將秋收秋種服務信息傳遞出去。另外,今年國家氣象中心還與中糧集團組成聯合調查組,赴東北等地開展聯合實地調研,為開展秋收農用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監測、病蟲害防治等服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