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08-12 15:05:08
自2013年全國開展“光盤行動”以來,“舌尖上的浪費”明顯好轉,然而,不少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以及講排場的心理還未根本扭轉。近日,商務部、中央文明辦聯合發出通知,推動餐飲行業厲行勤儉節約,引導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人民網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各地餐飲業聯合倡議綠色餐飲,“光盤再行動”在各地得到進一步落實。
“光盤再行動”,在各地升溫
上周末,重慶市民周游與多年未見的朋友相約到渝中區一家餐廳用餐,本想點一桌菜款待朋友的他卻被服務員制止了,吃完飯,服務員還主動詢問剩菜是否打包。“‘光盤行動’既節約了糧食,又少花了錢,還讓朋友之間找到了價值共鳴,真是一舉多得。”周游說。
為了響應中央號召,重慶市商務局、文明辦等多家單位聯合下發通知,在全市繼續深入開展“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餐飲浪費”活動。記者了解到,該市多家餐飲企業積極響應活動,相關工作已著手實施。
近日,張先生一家從浙江來青海旅游,在西寧的這幾天讓他對這座高原城市有了新的認識,“這里不僅風景美、人更美。原以為‘光盤行動’只是一句標語、一個口號,高原人民積極參與‘光盤行動’,口號變成了行動,落到了實處,作為游客我們很樂意參與其中!”
時下正是西寧市創建文明城市的關鍵一年,“餐桌文明”更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在西寧大大小小的餐館里,“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文明餐桌,節儉惜福”的標語處處可見,市民和游客按需點餐、吃剩的菜打包帶走,理性消費、餐桌文明已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市民生活的良好習慣。
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和重慶、西寧一樣,各地餐飲店的好做法比比皆是,文明的用餐文化已成常態。近日,為了執行中央最新一輪部署,各地相關部門及餐飲企業更是積極采取多項舉措,在全國掀起了新一輪“光盤行動”的熱潮。
6月21日,在“京津冀餐飲飯店業發展論壇”上,京津冀三地聯合發布《京津冀三地餐飲業關于綠色餐飲、光盤行動的共同倡議書》。天津市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孔令濤認為,這次的聯合倡議可以說是對餐桌上的浪費的 “回頭看”,目前,《倡議》正在積極推進中。
在天津,記者在一家5月下旬剛開業的自助餐廳了解到,自開業后該餐廳一直執行“光盤行動”,進入8月后,餐廳增加了新規定:客人用餐結束后,如果沒有產生浪費,就會為客人頒發一張價值8元的“環保券”,下次用餐攜帶可直接使用。
餐廳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一種雙重監督,餐廳一直很重視“光盤行動”的落實,但是仍避免不了個別消費者出現食物浪費現象,餐廳進行引導,關鍵還得靠消費者自覺。
在新一輪的“光盤行動”中,各地推出不少舉措。
福州市推行接地氣、拼服務質量等辦法,倡導餐飲企業推行靈活點餐提供“半份、半價”“小份、適價”“熱菜拼盤”等。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聯合成都市消費者協會再次發起“文明餐桌行動”致餐飲店倡議書。
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于8月4日發布《江蘇餐飲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倡議書》,號召全省餐飲服務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將厲行節約納入到餐飲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全過程。
自助餐、團體就餐成最大阻礙 “光盤意識”如何恒溫?
記者在各地了解后發現,其實早在2013年,各地就陸陸續續出臺了鼓勵餐飲企業轉型發展的文件,特別是針對中高端餐飲企業,然而,4年時間過去,雖然大眾餐飲的節約意識逐漸養成,但受傳統消費觀念和習慣影響,目前“光盤行動”執行不力的重點,依舊集中在婚喪宴請等宴會就餐。
目前,各地婚宴、滿月酒以及升學宴等團體就餐大部分還處于立檔分級套餐模式,一種價位對應一桌菜品,價格往往也是居高不下,動輒三四千一桌,可即便如此,一些星級酒店的喜宴生意依然火爆。
“中國人很熱情,在團隊聚餐時,喜歡幫別人拿食物,卻不管別人究竟能不能吃得下,這樣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過去,我們餐廳每天要浪費幾千元錢的海鮮。”南京一家海鮮自助餐廳的主管於成對記者說。
“都是‘窮大方’的觀念在作祟,節約意識也跟不上。”針對團體就餐鋪張浪費屢禁不止的行為,安徽省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鄭德貴一語中的。
除了宴請就餐浪費較突出等現象,記者發現,在“光盤行動”的執行中,各地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比如,個別飯店、酒店、賓館仍存在“文明餐桌”行動和禁煙標識未擺放在明顯位置,沒有提供免費打包餐盒,獎勵機制不持續等問題,有的餐廳服務員本身也沒有主動提醒打包的習慣和要求。
還有就是,現在一般餐廳都提供的都是收費打包盒,其工本費為1元或以上,消費者可能會因為這1元錢或者覺得“太費事”,放棄打包,從而造成浪費。
此外,目前,各地相當一部分餐飲商家仍未提供半份或小份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成本。有商家解釋道:半份菜品和整份菜品的制作成本其實沒有什么變化,提供半份菜雖然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從商家的角度來看并不劃算。
《人民日報》近日發表題為《讓光盤意識“恒溫”》的評論提到:“光盤”要改變的,不僅是餐飲方式,更是背后的生活習慣、消費理念,還有講面子、好攀比的社會心態。所以,遏止浪費,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推廣“光盤”,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由此而言,“光盤行動”再次升溫,順應了公眾的呼喚,也推動著社會共識。正需要把升溫變成恒溫,讓“光盤”成為習慣、成為文化。同時,還需要把“光盤行動”的內涵,進一步延展到餐桌之外,讓節約變成自主選擇,讓勤儉化為價值追求。(馬麗婭、唐玉潔、顧姝姝、汪瑞華、陳曦、蘭志飛、朱虹、胡虹、張莉萍參與采寫)
點擊進入專題查看更多聯動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