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7-02-23 10:16:02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海口經濟學院3所本科高校不久前同日宣布:試點整體轉向應用型。
另據了解,四川省日前也宣布,到2020年將建成15所普通本科轉型發展示范院校。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并明確轉型地方院?!爸攸c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政策出臺兩年有余,記者調查發現,與當時的轟動效應相比,目前各地本科院校的轉型步伐并沒有預期中的大。安徽省教育廳原負責人就曾感慨:“我們這幾年的轉型,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更多的是有形的轉型,側重于身軀的轉型。在新的形勢下,要高度重視靈魂的轉變,從側重物理變化,到靈魂深處的化學反應?!?/p>
轉型不可回避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地方高校轉型目標。2014年3月22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傳出消息,“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轉向應用型”。
經歷了兩年多的艱難抉擇和試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科院校負責人坦言,雖然地方本科辦學因生源質量下滑、畢業生就業難、專業同質化突出等問題而亟待轉型發展,但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社會普遍認為,本科院校比職業院校要高一個層次,因此“轉向應用技術型”“本科職業教育”的提法,讓許多高校無法痛下決心。而輿論用“降格”這樣的字眼概括“轉型”,也給轉型院校帶來巨大壓力。
其實,早在政策出臺之際,就有教育部官員指出,轉型發展的目的就在于推動地方本科院校更多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既避免地方院校辦學同質化問題,又更深入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上,伴隨產業發展,各地用人單位對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經越來越緊迫。
“降格”顧慮普遍存在
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全國本科高校共有1145所,其中1999年以來“專升本”新建高校有646所,約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的56.42%。這批高校雖然不乏優質資源,但總體上,上不如名校辦學力量雄厚,下不如職業教育“接地氣”,是必須轉型的“夾心層”。
按照最初的設計,轉型后的應用型高校“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既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高職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成為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但是,在理想與現實間,各地各校的遲疑讓轉型顯得風聲大、雨點小。
黃山學院院長汪建利道出了個中原因:“最大的顧慮還是擔心變成了高職,學校辦學層次降成了???。盡管這種錯誤認識很低級,但很普遍。其實,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高校辦學層次沒有變,依然屬于本科?!?/p>
事實上,即便真是轉向“本科職業教育”,學生也并非一味排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大三學生黃欣然就說:“我認識很多職業院校畢業的朋友,他們很專業,也更早地為社會作貢獻,我真的很佩服他們。只要能學到真本事,我并不認為職業學?;蛘邞眯透咝S惺裁吹腿艘坏鹊??!?/p>
早轉早得“利”
當學生的意識開始趨于現實和理性時,地方本科院校的轉機正在轉型中形成。
就在全國很多“新本科”院校糾結于“要不要轉”“如何轉”時,2002年升本的黃山學院已經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結構調整、課程建設、雙能型師資隊伍結構優化等方面實行了深度的轉型。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聘請企業人員為兼職教師、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轉向應用型的舉措紛紛出臺,與高職院校辦學并無不同。
“總有人熱衷于區分應用型高校和職業院校的高下差別。本科院校的辦學力量可能會好一些,而有些老牌高職院校本身也有大量優質教育資源。關鍵還是要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有能力的畢業生?!秉S山學院副校長胡善風說。
汪建利說得更直接:“轉型已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選擇,率先轉型的學校勢必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得到更多樹立品牌形象的宣傳機會,因此早日轉型、取得先機,對于學校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本報記者 李玉蘭 練玉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