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1-20 09:20:01
以新理念引導教育現代化(名家筆談)
胡鞍鋼
無數國家興衰的歷史證明,強國立國,教育是根本。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主題主線,標志著我國教育現代化進入新的階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現代化必須以面向未來的新理念為引領,才能不落在時代的后面。目前,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進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促進公平的新階段。在新成就、新形勢和新趨勢下,規劃確定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教育現代化,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以教育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這意味著我們邁入了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世界人力資源強國、基本形成終身學習社會三大戰役的戰略決勝期。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推進教育領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一組相互促動的推力。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改革我們的教育,可以最直接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樣,通過創新教育制度,創新育人方式,構建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推進創新人才培養,也可以推動“雙一流”建設再上新臺階。
“十三五”時期,我國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將從2015年的1.7億人增加至2020年的約2.22億人,超過巴西總人口,可以明顯抵消人口紅利下降的影響。協調推進結構調整,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相當于給國家再建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本蓄水池。到202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將達到13.5年,相當于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能源源不斷地釋放教育紅利。
規劃提出建設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教育服務體系,中國有望因此發展出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和最大規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市場,到2020年將實現每位勞動者平均每年擁有0.5次培訓機會。營造良好育人生態,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靈活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對全體人民進行持續人力資本投資,可謂是“一本萬利”的偉大工程,也是促進全體人民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推動教育開放,關乎中國教育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高等教育已呈現國際化、全球化大趨勢,成為一國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志。2016年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英國,世界大學400 強數排名第三的國家。出國留學人員有望超過300萬人,學成回國留學人員有望超過230萬人,來華學習的海外留學生有望超過230 萬人,高等教育雙向開放,來去自由,有進有出,已呈現進大于出的新趨勢。
全面提升教育共享水平,是“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我們還將圍繞縮小差異、補齊短板、健全服務等方面,實現從低水平均衡向更高水平均衡過渡。還將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從孩童時期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只有更好實現教育公平,才能打牢人民平等享有發展機會的制度基礎。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教育是人的現代化最核心的要素。“十三五”時期,將是推動我國教育質量、教育結構、教育公平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一個覆蓋全部人口和人的生命全周期及服務全過程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將為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教育基礎、人力資源基礎和人才基礎。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