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2017-01-12 21:07:01
1979年,我就寫了入黨申請書,1980年12月發展為預備黨員,1981年組織上正式批準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我今年已經86歲了,雖然黨齡只有20多年,但是我對黨的感情一直是很深厚的。
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我對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認識。
積極參加進步活動,接受早期革命教育
1938年,我到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學習,當時學的是經濟學。關于西南聯大,大家談得非常多,是清華、北大和南開合辦的,那時那么多的大師都在昆明,學生整天接觸的都是一些知名教授。在昆明我當過一次學生會副會長。因為同情“左派”學生組織,參加并幫助過“左派”社團搞的一些活動,“三青團”就在女生宿舍門口貼布告罵女生,從我這兒罵起。在大學學習時,我們就為青年女工們組織文化學習班,教她們認字,組織她們唱歌、跳舞、演戲,幫助她們解決各種困難。
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后,我到位于重慶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協會主席是朱學范。這個協會里面有地下共產黨員,也有比較有正義感的人。當時,美國勞工組織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給協會捐獻了一大筆錢,為改善中國工人生活條件。我們就利用這些捐款辦了一些工人夜校、福利社、圖書館與托兒所,幫助當時中國最底層的工人和婦女們學習文化知識。當時,新華社對我們很重視,經常有人跑來和我們聯絡、要材料。在這段時間,重慶發生過許多大型群眾性活動,其中最出名的是校場口事件。這是以民盟為首的民主黨派組織的群眾大會,表示反對蔣介石政府撕毀舊政協協議的舉動,勞動協會參加了這個集會。從這個集會之后,中國勞動協會的政治態度更加明朗了。從此,我開始萌發了革命理想的追求。
1945年9月,國際工聯在巴黎舉行成立大會,籌備這個會議的是法國共產黨領導人多列士等人。我當時作為中國代表朱學范的助手,也來到了巴黎,并且見到了中國共產黨方面的代表鄧發同志。
國際工聯的會議剛剛結束,西班牙共產黨領導人伊巴露莉等又在巴黎發起召開世界婦女大會,我作為中國代表之一,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在這次大會上,我被選為大會執行理事。當時,由于國民黨方面拒絕簽發護照,中國共產黨方面的代表鄧穎超和蔡暢未能參加大會。會議期間,我就向會議的主持人提議,因為沒有共產黨方面的代表參加,包括我在內的這個代表團不能代表全中國婦女?;貒?,我把大會發來的文件和電報送到八路軍辦事處,幫助大會和中共取得了聯系。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我在上海呆了半年時間,后來在美國工會教育項目主管的推薦下,我在1947年2月去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系學院上學,學習社會學。在康奈爾,已經有西南聯大的學生,有一些同學聚會,這樣和郭永懷就比較熟了。有一次中國學生會請他來做一次火箭的報告,我去聽了之后才對科學發生了興趣。漸漸地對學科學的學者接觸也多了。我和郭永懷是1948年結的婚。在康奈爾大學的前幾年,我主要是在學習,到了1951年,康奈爾大學語言學系主任Shadack教授請我給美國學生上中文課,這些學生,都是美國國務院挑選出來準備派到亞洲地區做外交官的,需要有流利的中文表達能力。我答應了系主任的請求,教了幾個學期的中文。這個經歷,也是我后來教書育人的開端。
在康奈爾大學的時候,我們老早就有了回國的想法。當時,我在國內就有很多進步的朋友,共產黨的一些朋友中也有兩三個在美國讀書,我們也有來往。我們都很關注國內局勢的發展。這些朋友跟我說,“現在解放戰爭發展得很順利,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們就回國,你們是不是也一塊走?”我說:“我現在有家,看看老郭的情況怎樣?”老郭因為與錢學森關系很好。錢學森1950年曾被美國人關起來過,當時中國學生、學者對美方對待錢學森的事非常氣憤,這事促成了很多人回國。錢先生是1955年回國的。他回國前,寫信問郭永懷說:“我們準備走了你怎么樣?是不是可以一塊走?”老郭當時有一個研究項目,答應是1956年完成,所以我們晚一年回國。
煥發青春活力,為研究生外語教學嘔心瀝血
1978年,中國科學院在全國第一個恢復了招收研究生制度,當年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名研究生聚集到了研究生院。我被調任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負責人,帶領剛分配到研究生院的3位北京大學工農兵學員,開始籌建外語教研室。當時既缺少教員,又沒有教材。我們就用了三種辦法找老師:一是“挖墻腳”,請大學的教師兼職,請退休教師;二是到科學院信訪辦公室看有無求職的人;三是辦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班,自己培養師資。
當年北大有一位名叫黃繼忠的英文教師,課講得特別好。后來我就找到他,我說:“我們正在辦一個英文師資班,希望你能參與。”他欣然答應了。在研究生院上了一年的課后,黃繼忠告訴我,這些學生的英文已經非常好了,現在應該學好中文。于是,他又給學生們開了一門中國古典文學課。許孟雄是學生向我推薦的。他原是人民大學的英文教授,早在20世紀60年代,英語學界就有“北許南葛”之說,“南葛”是指上海復旦大學的葛傳,“北許”就是中國人民大學的許孟雄。在研究生院,許孟雄上課時外語教研室的老師們都會去旁聽,他的課講得非常生動,一個“in”“on”的搭配就可講兩個小時,妙趣橫生。許孟雄后來將他在研究生院的講義修改后作為教材出版。鄧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訪美國的英文文件最后是請他把關的。
當時,研究生院還招聘了一批外籍英文教師,他們大多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有洋人也有華裔,美國人Mary Vande Water是其中的一位。她為我們帶來了TOEFL試卷,我們也從中受到許多啟發。TOEFL考試更注重聽力和閱讀,我后來根據TOEFL考試的原理,進行了研究生英語考試方法的改進,把TOEFL的出題方式首次應用到國內。
光請老師遠遠滿足不了當時的需要,我們還著手培養英語教師,在中國開創了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班,從1979年開始招生,首屆學生共有18個學員,后來他們都充實到了教學一線,解決了長遠問題。比方說張一政、韓文盛等后來都成了研究生院外語教學的中堅力量。
1983年,全國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當時,我主動請纓,在中關村地區率先創辦了中國科學院京區博士生研究生英語培訓點。沒有教學用房,就自己聯系租借;教學人員緊缺,博士英語點沒有編制,就盡量擠;沒有行政經費支持,就用有償代培、申請??畹绒k法運籌;教材幾乎全部自己動手編寫。就這樣,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研究生院博士生學位英語課程教學已經形成較大規模。
大概在1985年的時候,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班招來了一個從鄭州大學考過來的學生,她叫楊佳,我也教過她。1987年畢業后她留在研究生院任教。楊佳后來成長為外語教學部的骨干教師,她的事跡在全國都引起了轟動。199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得知楊佳的事跡后曾致函當時的教育部長陳至立,高度贊揚了她樂觀、自信、自強、愛國、敬業的精神。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路甬祥院長在致研究生院黨委的信中這樣寫道:“從《科學時報》讀到楊佳同志從哈佛學成歸來,非常高興,并為她堅忍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感動。從她身上我又一次看到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在通過各種方式招老師、培養師資的同時,我們也加班加點地自編教材,這些教材,后來在外文出版社出版,并被其他高校研究生采用。幾年下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特別旺盛,年輕的同學進步更快,學生的英語水平大大長進了。有許多學生能直接用英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言,與國際科學進展接軌,也正因為這點,當時有人把研究生院稱為“第三外國語學院”。
當時,研究生院云集了一大批國外知名學者。李政道先生1979年在科學會堂講“統計力學”和“量子動力學”時,全國各校許多教師慕名聽課。為了中國能培養一批物理人才,李政道教授提議舉辦了CUSPEA的項目,該項目實施10年,950多位中國大學里最優秀的物理學學生赴美國一流大學留學??梢哉f,這啟動了當代中國的“自費留學潮”。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當年10月Mary小姐向我提議,能不能向同學們介紹美國大學招收研究生的辦法,并且鼓勵大家自行辦理申請手續,爭取美國大學研究院的獎學金。Mary小姐當時擔心這些同學可能會受到校方的不當處分。當時,我和Mary小姐就向研究生院副院長彭平建議。記得那天彭平先生背操著雙手,踱著方步,若有所思地對我們倆說:“我已經老了,也沒有什么可以怕的了,你們就這么辦吧!”
此后沒過幾個月,近百名同學從美國幾十所大學獲得了助學金。其中,何曉民同學在21天內,就辦妥入匹茲堡大學的一切手續,速度非???。于是一個“自謀出路”的群眾運動一哄而起;又不出一年,數百名同學飄洋過海。校方竟一律不加阻攔,美國大使館更綠燈大開,從未聽說哪個同學簽證被拒絕了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所開啟的留學潮,就此在全中國磅礴興起。二十年多來,數十萬華夏學子走向世界,無數學成者留居海外,或者回來報效祖國,立足科技,創業從商,涌現出一批佼佼者。
幾年前,一群在80年代初期從研究生院出國的同學在美國華盛頓聚會,談及初期的留學經歷無不感慨萬千,朱學淵說到:“振興中華的事業就凝聚了無數有良知的人,如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彭平、李佩、Mary等人的見識和心血,以及它的全體學生的勇氣和實踐。我們留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貧賤而奮發的生活,緬懷那些曾經啟迪過我們的一代無異于民族英雄的學術大師,更感激那些作了無數善舉而不事聲張的光榮的先輩們。”當然,學生的贊譽有些夸張,對我來說,本來就是份內事。
晚年實現入黨夙愿,熱衷社會公益事業其樂融融
前面我已經說過,1980年12月,我被發展為預備黨員,1981年組織正式批準我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退休,一直到1999年離開教學崗位。
退休后,我和桂慧君等一批女學者,發起成立了“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這是一個知識老年人自己的互助團體,一個老年群體獨立自主選擇和安排晚年生活的社區。中心隨時為所在社區的老人們提供必要的服務:急救信息,家政家務幫助信息,組織老人之間的互相照顧,醫療保健講座和咨詢,提供義診和配眼鏡等。這個中心曾經組織老年人學習插花等技藝,舉辦各種展覽會,展示老年人的藝術和科技作品。中心還組織了外語學習班、中老年電腦學習班、心理專家咨詢、社區醫療咨詢、老年合唱團、老年手工制作、古琴學習班等,電腦班學員中,最年長的是九十多歲的孫克定先生,畢業后,他還特意添置了一臺電腦。
為了使中關村地區的離退休老人,能跟上現代科學發展的步伐,了解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有個“充電”的機會,由我主辦了每周一次的知識講座,它的內容豐富,涵蓋面極廣,七年來,已經舉行了兩百場左右。主講的人中有黃祖洽、何祚庥、楊樂、厲以寧等,主題包括我國農村的貧困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史、天體演化、科學與人生、Eskimo(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家庭三化、美麗的鳥類世界、美國總統大選、中科院歷史的回憶,音樂和茶文化知識的介紹,以及讓老科學家們聽得如醉如癡的曲藝表演等。
有人說,這些講座可以和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媲美,其實,它比“百家講壇”的形式更活潑。為了舉辦這些講座,我和其他老同志付出許多心血。每次講座的內容,我都要提前很長時間考慮。講座的內容既要新穎又要為老年人所歡迎。聽講的人層次大都很高,不乏各方面的專家,因此主講人也要有相當的學術水準。而這樣的人大都很忙,不容易請到。這里的老人向社會證明,他們是社區服務的接受者,更是社區服務的提供者;他們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區資源的貢獻者。
最近,黨中央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我想,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我想,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崗位上,都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基本表現,這樣,我們的事業就能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作者單位:中科院研究生院 節選自作者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所作報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