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03-04 09:23:03
原標題:兩會教育議題 人工智能促進教育變革成關注熱點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兩會教育議題 人工智能促進教育變革成關注熱點
來源:中國青年報
教育是國之大計,也是民生大事。每年全國兩會,教育都是熱議話題。今年大家希望教育領域的哪些問題被關注?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一項有2009名受訪者參與的兩會調查顯示,兩會教育議題,53.4%的受訪者期待小學至高校增設程度不等的AI通識課程,同時加強技術倫理教育;45.9%的受訪者期待建設好開放大學,使全國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與時俱進,更加便民。
“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加強人工智能教育”
在山東一所公立中學擔任初三班主任的徐永輝認為,AI將為教育帶來巨大變革。“現在國家特別需要創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這提示教育工作者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在這一點上,作為一線教師,徐永輝深感責任重大,“教師必須要有很強的學習動力,而且要學在前面,還要敢于改變教學方式方法。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徐永輝說,上周學校剛開會鼓勵教師在教學中使用DeepSeek。他覺得,隨著AI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深入,AI可以成為有力的教學輔助工具。但他也表示,教書育人歸根到底是人與人、心與心的溝通,“不能完全依賴AI”。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策學院教授杜海峰將帶來建議,完善縣域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與資源支持體系;加強區域協作與資源共享,促進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和能力提升。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特別是青年,要積極面對科技帶來的顛覆性改變,用好新技術是一道必答題。”有著20年教齡的重點高中班主任劉嘉保說,希望有更多高質量的DeepSeek公開指導教程,幫助人們在不同場景和需求下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在教育領域人們關注哪些內容?調查顯示,人工智能話題受關注度最高。53.4%的受訪者希望小學至高校增設程度不等的AI通識課程,同時加強技術倫理教育;41.3%的受訪者期待普及DeepSeek應用指導課程。
四成受訪者期待扎實推進“雙減”,提升課后服務參與度和質量
二孩家長陳洪崗在私企工作,老大上小學五年級,“課后托管解決了家長接孩子的難題,而且孩子在學校就能完成作業。”陳洪崗認為,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學段,希望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繼續關注學校教育提質增效話題。
徐永輝認為,只有把課后時間以及更多的活動空間給學生,才能更多地釋放他們的能量。“只有孩子們開心起來、動起來,幸福感才會增強。”
調查中,對于今年全國兩會的教育議題,40.9%的受訪者關注“雙減”話題,期待扎實推進“雙減”,提升課后服務參與度和質量。
陳洪崗感慨,現在學齡前孩子的教育經費支出還比較大,特別希望今年全國兩會能關注學前教育的普惠問題。“繼續提高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鼓勵創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受政府指導價管理。”
當被問及“作為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多位受訪家長的回答都是“孩子的學習和健康”。
徐永輝指出,孩子的身心健康永遠排在第一位,“這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應培養未成年人自律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呼吁,家長和老師都要樹立多元化的成才觀念,“不是只有考上名牌大學才有光明未來,只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工作,能直面人生的風雨挫折,就是好樣的”。他還認為,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廣學博識、融會貫通。
受訪者還期待今年全國兩會關注哪些教育議題?45.9%的受訪者期待建設好開放大學,使全國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與時俱進,更加便民;36.5%的受訪者期待縮小教育資源城鄉差距;36.4%的受訪者希望建立高質量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體系;34.5%的受訪者期待深化高校人才評價改革,破除人才“帽子”制約;32.2%的受訪者關注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27.0%的受訪者期待大力推進科學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26.5%的受訪者期待建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預警系統。
(應受訪者要求,劉嘉保、陳洪崗為化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