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3月3日,《瞭望》2025年第9期以《山東:以奮進之姿謀發展之勢》為題聚焦山東進行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作為經濟大省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近年來扛牢經濟大省責任擔當,錨定綠色低碳方向,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在“走在前、挑大梁”中彰顯奮進之姿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楊守勇 邵魯文 張鐘仁
在山東港口日照港煤炭泊位,貨輪停泊卸煤(2024年12月4日攝)郭緒雷攝
春寒料峭,黃河如一條金色綢帶,在濟南大地上蜿蜒流淌。河床下方幾十米處,盾構機轟鳴著破土掘進,吊機往來穿梭。
在這里,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正在緊張施工。在山東此前發布的2025年重大項目名單中,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位列其中。
人勤春來早,開年即“開跑”。新年伊始,山東各地吹響重大項目建設攻堅沖鋒號。山東省今年公布的年度重大項目共計600個,包括562個省重大實施類項目、38個省重大準備類項目。
作為經濟大省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近年來扛牢經濟大省責任擔當,錨定綠色低碳方向,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在“走在前、挑大梁”中彰顯奮進之姿。
發展底色向“綠”
山東日照的陽光海岸綠道,每天吸引不少市民來這騎行和健步走。“綠道與大海親密相擁,在這里散步、鍛煉是一種享受。”日照市民孫鑫惠說。
多年前,日照北部海岸曾滿目荒蕪。如今,一條約28公里長的綠道循岸線、連山海、穿松林、過村居,串聯起萬平口景區、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形成獨具特色的濱海慢行網絡。
“串起日照海濱生態與發展的不只是海岸線,還有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日照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管恩余說,守護好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發展理念,讓綠色成為日照發展的底色。
泰山腳下、渤海之濱、黃河兩岸,一幅幅和美畫卷徐徐展開。
隨著黃河口濕地修復工程不斷推進,地處黃河尾閭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共有野生動物1632種,其中鳥類374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6種,是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國內外專家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山東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并進。
在山東省龍口市,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先進大型化工生產裝置,與遠處的藍天白云相互映襯。該項目一期投產三個多月,實現130億元以上銷售額。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力求構建全生命周期綠色制造體系,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從源頭促進廢物“減量化”。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侯翠榮說,2024年山東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全省PM2.5濃度改善5.1%,優良天數增加22天,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優于年度目標9.2個百分點,Ⅴ類及以下水體保持動態清零。
持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離不開法治護航。1月18日,山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將于3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制定出臺,將為山東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徐金妹說。
產業體系向“新”
山東持續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求實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持續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是山東的“家底”。步入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煉鋼廠,只見火紅的鐵水奔入轉爐,廢鋼、氧氣等依次加入,機器人自動測溫取樣……30分鐘,一爐鋼水冶煉完畢。其后,連鑄機自動開澆,噴號機器人自動噴號。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山東深入實施技改升級行動計劃,推動“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以冶金、石化、輕工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加快蝶變,實現產業高端化、高附加值化。
山東積極布局新興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以低空裝備制造為例,更多成果在各地涌現:山東飛奧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無人機產品,已多次參與南極科考;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突破碳纖維生產技術,實現T300級碳纖維產業化;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機翼長桁鋁合金擠壓產品、槳葉等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
隨著山東低空空域資源持續優化、地面保障設施不斷完善、應用場景推陳出新,低空經濟迎來重要機遇,細分領域鏈主企業在山東涌現。《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顯示,到2026年,低空經濟產業有望成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多領域展現發展潛力。目前,山東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42個,集群總規模突破3.5萬億元,帶動上下游配套及關聯企業超2.6萬家,一批主導產業突出、鏈條完整、協作密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速形成。
除了做好產業培育,山東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的乘數效應,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在海爾青島洗衣機互聯工廠,平均38分鐘就能生產出一臺洗衣機;在奇瑞青島超級工廠,每分鐘就有一臺100%定制的智能網聯整車下線;在柔性生產能力加持下,青島瑞華集團服裝從1萬件起訂變為1件起訂……這些智能化生產的背后,都有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身影。
數據顯示,山東已擁有46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卡奧斯已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首個千億元品牌。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工業設備超1000萬臺,服務全國企業300余萬家。
對外開放向“高”
山東奮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通過構建沿黃陸海大通道、打造國際交流合作高能級平臺、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等措施,不斷擴容國際“朋友圈”。
新年伊始,不少山東企業積極走出國門,參與境外展會,展示品牌形象。1月,山東臨商國際展會有限公司帶領臨沂本土企業,在印尼泗水舉辦中國臨沂(印尼)國際出口商品展。
“展會報名信息發布三天后就已滿額。我們能夠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出海’作為發展的必經之路,尤其是通過展會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更好助力山東制造業走出去。”山東臨商國際展會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振玨說。
為發揮境外展會對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引導作用,山東省商務廳等部門推出多項政策舉措,攜手企業先后到中東歐、非洲、中東等地區精準對接境外資源。“今年我們將聚焦優勢產業和高技術產品,支持企業參加360余場境外展會,組織舉辦50場國際精準采購活動。”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王紅說。
企業積極走出去,“鋼鐵駝隊”將更多“山東制造”運抵海外。在山東中歐班列濟南集結中心,一列滿載汽車零配件、電梯地板、激光設備等產品的中歐班列完成裝箱,發車前往阿拉木圖。
2024年,山東中歐班列全年開行2727列,同比增長6%,連續6年創新高。山東高速齊魯號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世豪說,山東中歐班列在境外已設立塞爾維亞和阿拉木圖兩個集結中心,在德國漢堡、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波蘭馬拉舍維奇、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設立4個班列海外倉。如今,愈發密集的班列線路像分布在亞歐大陸上的血管,將資源要素輸送到沿線。
沿海港口緊張作業,讓更多貨物向東乘船“出海”。在山東港口日照港嵐山港區,裝載機司機們熟練地操作著設備。今年,山東港口運輸保持良好勢頭,春節假期完成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1%,集裝箱量同比增長6.9%。
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奉利說,沿著“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發展路徑,公司先后出訪六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地召開專題推介會17場,簽署合作協議78項,并新締結阿塞拜疆巴庫港、埃及亞歷山大港等18個友好港,全球友好港總數達到52個。
改革攻堅向“深”
2月5日,蛇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山東召開“新春第一會”。年內完成92項重點實施的改革任務,抓好國資國企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營商環境改革等10項重點改革……山東正努力把打通卡點堵點、解決焦點難點變成改革突破點、創新著力點,以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多年前,淄博市民扈梅還跟家人擠在“衛生間小得落不下腳,不隔音”的老房子里。如今,她已經搬到新東升·福園小區,住進面積120平方米的“好房子”:地面墊層下方設置5毫米柔性隔聲墊,阻斷噪聲傳輸通道;三玻兩腔節能玻璃隔聲量達40分貝,搭配高性能斷橋鋁,隔聲、保溫效果更好……
近年來,山東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好房子的新期待,通過抓樣板、立標準、建體系、強科技,推廣安心舒心貼心暖心稱心“五心好房子”。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處長婁保來說,山東以點帶面打造樣板,截至目前,高品質住宅項目數量占全省在建商品房的30%以上。
春節一過,位于山東泰安新泰市的山東由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生產車間一片火熱景象。公司總經理譚德永介紹,隨著產品熱銷,如何拿地擴產成為企業的一大困擾。
針對企業拿地難問題,新泰市探索“先租后轉,達產轉讓”模式,通過將閑置國有土地對外出租,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在這一模式下,由由新材料以每年40萬元的租金拿到了160畝土地的使用權,待企業全部達產有了充足資金后,可根據協議隨時完成土地轉讓。
圍繞營商環境領域的改革,山東連續五年專門出臺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方案,改革工作從1.0版迭代升級至5.0版,累計推出581條改革舉措,大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實落細。
高質量發展的答案,寫在改革的實踐中,刻在創新的年輪里。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202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在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落地上下功夫、求實效,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瞭望》202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