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1-23 14:37:01
原標題:部署重點任務多地謀劃2025年工作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部署重點任務多地謀劃2025年工作
來源:中國商報
1月中下旬以來,各地密集進入“地方兩會”時間,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經濟大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陸續出爐。在取得亮眼成績的同時,經濟大省積極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快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亮點。
本報記者 王彤旭
近期,多地召開地方兩會,在交出2024年“工作答卷”的同時,對2025年的工作重點做出安排。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2024年工作成績亮眼
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0日,已有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江蘇省、上海市等20余地召開了地方兩會。
具體來看,2024年多地工作成績斐然。其中,廣東省成功衛冕,依然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預計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專家表示,這一成績充分展示了廣東開放的姿態、堅實的制造業基礎以及活躍的市場經濟。
江蘇省2024年 GDP總量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量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2024年,江蘇省新增本外幣貸款2.3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新增中國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累計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14個,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711家,累計達2215家,均位居全國第一。
成績突出的還有內蒙古自治區,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左右、突破2.6萬億元,總量在全國排名有望上升至第20位,時隔5年重回全國中游。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的突出表現,工業是重要支撐力。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增加值跨過萬億元大關,全國排名有望上升3位,居第14位;乳業、稀土新材料、現代煤化工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西部省份第2位。
經濟大省浙江省的表現也較為搶眼——2024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在浙江省的經濟“答卷”中,作為“優勢項”的數字經濟表現依舊亮眼。2024年,浙江省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
確定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
步入2025年,多地將經濟增速目標定為5%或5.5%左右。比如,湖南省、浙江省、吉林省和四川省定在5.5%左右,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在內的多地將目標定在5%左右。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經濟增速目標最高的是海南省,定為6%以上;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和重慶市定在6%左右,表明對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業內人士表示,北京和上海都將2025年的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或可推測2025年全國的經濟增速目標也會在同樣水平。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全國經濟增速目標或將定為5%左右。為更好地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后續增量政策仍存較大發力空間。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也在研究報告中提出,2025年我國經濟增速目標或仍設置為5%左右。
對于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的確定,吉林省省長胡玉亭表示,這些目標的確定,既銜接“十四五”規劃收官,又符合吉林發展實際,體現了更加積極有為,有利于引導預期、提振信心。
“多地確定2025年5%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量的合理增長能為質的有效提升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其次,這是經濟大省挑大梁的需要,有助于為調結構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大空間;再次,這也是強信心、穩預期的需要,有助于引導社會預期、增強發展信心?!敝袊鞘袑<揖W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說。
記者注意到,為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提振經濟的多項舉措,包括擴內需、提振投資和消費雙引擎、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擴大對外開放步伐等。以海南省為例,在大力提振消費方面,海南省明確,要用好中央政策,實現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加強對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的信貸支持。加快“免稅+”行業融合,推動擴大“即購即提”商品清單范圍,策劃舉辦第四屆海南國際離島免稅購物節等。
經濟大省如何挑大梁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隨后,多個經濟大省召開會議,強調要牢牢把握經濟大省的責任擔當,更加積極有為、取得更好成效。
以浙江省為例,在“挑大梁”方面,2025年,浙江省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同時,浙江省將積極拓展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培育壯大首發經濟、銀發經濟、會展經濟、演藝經濟、賽事經濟,提升商圈經濟、夜間經濟的規模和效益,打造更多精品項目、爆款IP。
林先平表示,經濟大省在我國經濟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穩定發展對于全國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經濟大省也具備更強的資源集聚和配置能力,能在推動創新、深化改革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在推動外貿穩量提質方面,廣東省也拿出了經濟大省的擔當。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日前表示,2025年,廣東將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條件,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
此外,今年地方兩會中,“新質生產力”再次成為高頻詞。經濟大省積極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快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亮點。廣東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實施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計劃,深化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打造“1+3+N”低空經濟發展平臺。江蘇提出,打造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強化人才隊伍關鍵支撐。山東提出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下功夫、求實效,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