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1-16 14:40:01
原標題:政策助力二手經濟迎發展新契機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政策助力二手經濟迎發展新契機
來源:中國商報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提出促進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升級,推動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建設,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
“當前,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節約、環保意識的覺醒,二手商品流通市場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中國舊貨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常大磊表示,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工作將促進行業創新發展,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二手商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
“舊”市場帶動新消費
二手經濟是指通過二手商品交易、再使用,實現物盡其用、減少浪費的經濟模式。中國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柳玉峰認為,在全球經濟全面進入數字經濟轉型和低碳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二手經濟作為一種低碳經濟模式,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認可。我國龐大的產品制造能力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為二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看中一款投影儀很久了,原價2988元,在網上買了一臺別人閑置的,價格才2000元不到。”最近,重慶90后白領汪女士買了一臺二手投影儀,在她看來,“不是新的買不起,而是二手更具性價比”。
如今,有這樣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二手經濟迎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青島消費者王先生看來,除了價格實惠,買賣二手商品也顯示了年輕人綠色低碳的生活態度,舊物只要質量過關,完全可以循環利用。
從各類二手電商平臺發布的用戶畫像數據中可以發現,18到34歲的群體在二手消費領域表現最為活躍。《中國電子商務綠色發展報告》也顯示,90后和00后對“綠色消費”的理解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分別達70%和79%。
“隨著社會的發展,年青一代特別是90后、00后更加關注資源的浪費問題,選擇購買可以滿足他們實際需求的二手商品成為他們踐行環保理念的一種方式。”在重慶工商大學應用經濟系主任李然看來,二手商品的價格優勢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進一步推動了二手經濟發展。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一段時間以來,二手經濟持續升溫,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出臺成為重要助推因素。
“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是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工作,二手物品的交易流通則是踐行綠色消費的重要形式。”李然表示,二手交易和以舊換新是互相促進的關系。上游的以舊換新,會讓很多的閑置商品進入到下游的二手市場。以舊換新的交易越多,回收物品就能更多地進入到二手循環里,整個二手行業的供給和貨量規模就會變大。
2024年以來,我國相繼發布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為二手商品流通提供了系統性的規劃和指導。
促進二手商品流通,對盤活社會閑置資源,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近日,為推動二手商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商務部等5部門辦公廳正式印發了《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工作方案》,擬開展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方案強調,按照“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原則,結合人民群眾消費實際需求,重點圍繞二手手機、服裝、家具等開展試點工作,利用3年時間,形成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二手商品流通典型案例。到2027年,二手商品流通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和經營企業專業化、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運營水平進一步提高,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發展更加規范。
值得關注的是,在二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數字化轉型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二手商品的流通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工作方案》提出,鼓勵二手商品經營主體在收購、鑒定、評估、維修、銷售等環節,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二手商品流通龍頭企業加強二手商品流通全流程數字化平臺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信息資源共享。
轉轉集團副總裁宋陽表示,數字化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二手商品的流通模式,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不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還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透明、便捷的服務。隨著政策的支持和技術的進步,二手經濟必將在綠色循環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行業痛點仍待解決
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二手交易行業要想實現從小眾行業向大眾市場的有序發展,仍離不開標準與服務的進一步完善。
“作為從業者,最頭痛的問題就是二手產品的估價、標準,服務沒有形成統一的行業規范。”一位從事二手高端消費品交易的回收商表示,比如出售一個二手包,包的成色是九五成新還是九成新,判斷的依據是什么,這些都沒有統一標準。
二手商品屬典型的非標商品,在價格、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質檢評估就成了二手商品交易中的重要環節。專家建議,應建立完善的質檢評估體系,對二手商品進行全面、客觀的檢測和評估,確保商品的質量和安全,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時,平臺和企業應投入更多資源用于質檢評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質檢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
深圳海關工業品檢測技術中心副主任陳新表示,在二手商品交易中,尤其是一些高價值的工業品,準確的鑒定是保障交易公平、維護市場秩序的關鍵。要通過技術共享、建立統一的鑒定標準等方式,提升整個二手行業的鑒定技術能力,從而提升消費者對二手商品的信任度,推動二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二手交易中,買賣雙方的信任是關鍵。由于二手商品的質量和使用狀況參差不齊,消費者往往擔心購買到質量不佳或與描述不符的商品。而許多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和賣家不支持無理由退貨,在客觀上提升了消費者維權難度。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二手商品交易的投訴多達12萬條。北京市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副秘書長袁鵬表示,當前,二手商品網絡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涉及的合規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只有規范發展,才能走得更長遠。
“二手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應通過加強信息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式,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李然建議,主管部門要疏通消費者投訴舉報熱線,鼓勵消費者依靠法律進行正當維權,并依托信用管理、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渠道,對不法商家施加壓力、提升其違法成本。(悅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