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2-05 09:44:12
原標題:探索“新生態教育” 培育幸福學子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探索“新生態教育” 培育幸福學子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平邑興蒙學校自創立以來,歷經了從“全人教育”到“幸福教育”再到“新生態教育”的演進歷程。近年來,學校以教育生命觀、教育生長觀、教育幸福觀、教育創造觀和教育生態觀為指導思想,提出“新生態教育”辦學理念,把生命、生長、幸福、創造視為教育生態系統的核心價值、核心要素與核心目標,以積蓄生命力、激發生長力、體驗幸福力、喚醒創造力為教育宗旨,致力于激發生命活力、喚醒生命自覺、提升生命質量、凸顯生命價值、創造生命幸福,促使每個生命邁向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教育、自我實現的幸福之境。
凝練課程文化,打造有生命感的教育,讓育人情懷落地
學校將新生態育人模式改革視為師生的共同志向,將有生命感的教育當作學校之魂,凝練課程文化,提升課程品質,確立“向著幸福生長”的校訓,秉承“積極生長 幸福生長”的興蒙精神,以“培養美德、智慧、陽光的幸福兒童”為畢業生形象。
學校把校門口的杏樹作為校樹,在建校初期由全體師生種下,寄托了對幸福教育的美好憧憬。學校優化育人目標,豐富課程內涵。將基于“生命·生長·幸福”的課程體系命名為“小杏仁幸福”課程,確立了“培養美德、智慧、陽光、幸福的兒童”的育人目標。“小杏仁幸福”課程是一套蘊含深厚教育哲學和人文關懷的課程體系,其核心理念圍繞生命的自然本質、教育的終極目的、學校的育人目標以及學生的精神品質展開。“小杏仁”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寓意著生命、生長、生機、生態的教育本質,培養學生的生命力、生長力、幸福力和創造力。
整合課程資源,構建有幸福感的課程,讓學生向著幸福生長
圍繞“小杏仁幸福”課程體系建設,整合課程銜接,創造幸福場域,逐步豐富課程內容、拓展課程邊界、整合課程結構、提升課程品質。
橫向課程結構整合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根據課程功能和育人目標分為橫向三大課程模塊,分別為生長力底色基礎課程、幸福力拓展潤色課程、創造力亮色發展課程。生長力底色基礎課程將學科知識類課程進行整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深度學習;幸福力拓展潤色課程指科創類、藝體類、活動類、節日類課程,通過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合作意識、競爭精神等,讓學生體驗幸福、懂得幸福、創造幸福,成為幸福生長者和優雅生活者。創造力亮色發展課程開設科創、信科、實踐、勞動和研學等,引導學生開展項目化、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學習,讓學生在創造中成長,培養學生成為有本領、有擔當、有理想的實踐創新者。
課程縱向結構按學段分為低年段“智慧·喚醒”課程、中年段“美德·成長”課程、高年段“陽光·幸福”課程,實現課程序列化和進階性。如低年段開設“小杏仁”幼小銜接課程,重視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實現了做兒童喜歡的教育。中年段“自主+”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喚醒學生自我生長的力量。高年級重視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整合時間空間,創造多元模式。學校對在校時間合理劃分,實現每學期一次校外研學課程和田園勞動課程;每學期一周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每學期一次科技藝體節日課程;每周一節閱讀課程、每周一節樂器課程;每周一次校園吉尼斯挑戰課程;每周一次全員導師個性時光課程;每天一節課后社團課程,每天一次課間團體游戲課程。
深化課程實施,構建有生長感的課堂,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讓課堂體現生本,讓系統改變學習生態,堅持生命為本、育人為本、生長為本,以素養為導向、創新為導向、問題為導向,融合生本教育思想,通過構建理念文化系統、教學模式系統、教學策略系統、教學評價系統四大模型,有條不紊地推進課堂變革。
新生態展學課堂模式,概括為“一核三層六維”。“一核”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三層”包含理念層、模式層、目標層;“六維”涵蓋動機維、知識維、理解維、結構維、遷移維、創新維。同時培養六大學習力,即自學力、合作力、表達力、提問力、反思力、創造力。
新生態展學課堂模式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把輸入式學習轉化為輸出式學習、使淺表學習進階為深度學習,實現了延展學習時空,拓展學習內容,展示思維過程、問題疑惑,發展核心素養,舒展學生生命,塑造了全新的課堂生態。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學校強化科研驅動,提供落地工具,“新生態課堂”改革項目申報省課題立項,采取理念可視化、改革項目化、項目流程化、流程工具化、展示常態化、經驗模型化的改革策略,達成每月一次備課—觀課—議課—優課一體化課改教研活動;每周一次常態化—主題化—序列化—成果化課堂展示活動等方式,讓課堂改革成為教研的核心主題。為教師提供課堂模型、教學流程、備課模板、評價工具等,課堂樣態逐步轉變,實現了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讓課堂成為自我展示的舞臺。
學校通過“新生態課堂”變革,實現了超越分數的教育,綠色教育質量得以達成。2022年2月中國教育電視臺、山東教育電視臺以《“小講師”互助學習 喚醒學生無限潛能》為題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報道。
探索課程評價,實施有成就感的評價,喚醒成長內驅力
構建評價體系,堅持評價為了發展、指導發展、促進發展的原則,科學采用質性評價、量化評價、多維評價、多元評價等方法,構建并實施“小杏仁成長評價體系”,實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的和諧統一。
設計評價工具,持續評價激勵。“小杏仁星卡積分體系”弱化了成績,突出學習興趣、態度、習慣等,設置十項評價指標和六種評價工具,涵蓋課堂表現、作業、閱讀、體育、藝術、勞動等。根據日常表現進行積分,積分可升級兌換星貼、星卡、證書等。針對星卡評價十大維度,每月開展常態化小杏仁十小明星評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興蒙學校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將師生生命成長、生命幸福作為工作的信仰與追求,通過課程改革、注重兒童全面發展、倡導自主學習等措施,讓教育更加美好,讓生命更加舒展,讓教師享受育人的幸福,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生本教育和深度學習的新生態展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21JXY217]研究成果)
(孔祥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