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11-15 10:11:11
原標題: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崔守強 高紹英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文化產業作為經濟增長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已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緊密結合,抓住發展機遇,營造良好的文化建設氛圍,并培養復合型文化人才。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躍升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躍升,也是文化的深度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文化產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文化產業承載著民族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的傳播與傳承。通過影視、文學、藝術等多種形式,文化產業能夠深刻影響公眾的思想觀念,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文化產業是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不僅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高附加值特征,而且能夠通過跨界融合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整體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文化產業是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推動協同發展的重要手段。文化產業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在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同時,帶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文化產業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的必要保障。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也影響著其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全面提升現代化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
結合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優化文化資源配置
一方面,發揮政府引導的關鍵作用。通過制定和實施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可以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導,包括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文化產業資源配置等。另一方面,充分引入市場調節機制。通過價格信號引導資源流動,使得文化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配置。例如,文化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文化產品,確保產品供給與消費者需求相匹配。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還能夠促進競爭,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并非對立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政府的引導作用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和政策支持,而市場運作激發了文化產業的內在活力和創新動力。例如,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外包、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將部分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交由市場主體運營,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效率。
抓住數智化發展機遇,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智能化等的出現使得各行各業發生明顯變革。抓住數智化發展機遇,有助于推動文化產業、文化行業創新發展。例如,在文化消費層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文化企業能夠精準分析用戶偏好,提供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從而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抓住數智化發展機遇,一方面要促進文化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從文化內容的創作、生產、傳播到消費,數字化技術可以貫穿整個文化產業鏈。文化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能夠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更靈活的市場響應。例如,文化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進一步實現跨部門協同工作,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依托數智化發展,開發更多新型文化產業模式,如電子競技、在線教育、虛擬演出、數字文創等,可以培育新的市場增長點。同時,文化企業必須積極面對技術倫理、數字鴻溝和數據安全等挑戰,確保文化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激活文化建設氛圍,以高品質文化供給促進文化產業持續發展
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于經濟和技術的支撐,還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圍和高品質的文化產品供給予以支撐。文化建設氛圍的激活,可以激發文化創造力、推動文化消費,并且形成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對此,地方政府應積極聯系社區、社會組織以及企業等多元主體,構建傳統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協同體系,依托傳統文化資源底蘊,為文化產品生產與供給注入更多文化價值,爭取在受眾中產生更多情感共鳴。此外,政府應積極鼓勵文化創意和創新,支持文化創作者大膽嘗試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例如,可以通過設立文化創意基金、舉辦文化創意大賽等方式,激勵創作者不斷追求藝術創新,提升文化產品質量。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通過文化教育、文化普及活動、文化惠民政策等方式,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和文化消費意識。例如,通過推出文化消費優惠券、文化年卡等措施,可以鼓勵更多人參與文化消費,進而帶動文化產業發展。
搭建全鏈條人才培育體系,培養復合型文化人才
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持。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呈現增長趨勢,更在質量上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產業涉及的領域廣泛,涵蓋文化創意、藝術設計、媒體傳播、市場營銷、技術開發等多個環節,因此,培養具有跨領域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對此,我們應構建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全方位培養復合型文化人才。例如,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加強藝術、文化課程教育,可以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文化創造力。在高等教育階段,可以開設文化產業相關專業,提供文化管理、數字媒體、市場營銷等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教育部門和文化行業需聯合打造文化產業人才梯隊。人才可以通過基礎教育、職業培訓、高等教育等進入文化產業,并且通過職業發展,在行業中積累經驗、逐漸成長,進而引領文化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崔守強系中共濟南市萊蕪區委黨校高級講師,高紹英系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