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9-22 15:56:09
原標題:民族歌劇《沂蒙山》:提升本土化隊伍表演技能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民族歌劇《沂蒙山》:提升本土化隊伍表演技能
來源:中國文化報
▲民族歌劇《沂蒙山》本土隊伍演出劇照 張國萃 攝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歌劇《沂蒙山》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之后,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專門召開媒體座談會,邀請主創分享備戰中國藝術節的心得體會。
山東歌舞劇院黨委書記、院長張積強在座談會上表示,《沂蒙山》承載著山東文化人勇攀藝術高峰、建設文化強省的夢想,它的榮譽不僅屬于山東歌舞劇院,更屬于蓬勃發展的山東文化事業。
2020年以來,每天早上九點半,《沂蒙山》本院演員都會進行高標準的排練,山東歌舞劇院主要負責人無特殊情況都會全程參加。兩年來,每位演員的藝術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能做到科學和正確地去演繹人物、塑造人物。《沂蒙山》導演黃定山評價,該劇通過本院演員的努力實現了“脫胎換骨”。
本地中青年文藝骨干挑大梁,是《沂蒙山》的重要特點。此次參加中國藝術節演出,《沂蒙山》主要演員、近200名群眾演員和70多人的交響樂團均來自山東歌舞劇院,絕大部分都是2020年以來新招入的專業技術人員,《沂蒙山》徹底完成了本土化。山東歌舞劇院各業務部門的加入使舞臺群像得到更加完美的“雕塑”,使演出更具歷史感及厚重感。舞美從舞臺調度到人物造型,從演出服裝歸整到道具布景翻新,各個細節精益求精,讓劇目得到了全方位提高,實現了質的提升。
因為對青年文藝人才的重視,《沂蒙山》取得了今天的可喜成績。
2019年以來,山東歌舞劇院著眼于院團的長期發展,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在山東省委、省政府以及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關心支持下,山東歌舞劇院近3年聚焦突破人才瓶頸,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打造高品質穩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目標,引入多批青年人才,解決了院團發展的燃眉之急。
對于《沂蒙山》未來的打磨提升,張積強說,目前院內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正在全方位研究近期專家們提出的意見。打磨提升的重點還是聚焦劇中青年文藝人才的表演,聚焦特定細節,孜孜不倦地排練、打磨,讓本院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更加順暢自然。
據了解,山東歌舞劇院未來將繼續實施“星曜青年領軍人才賦能計劃”,為單位事業發展培養青年藝術表演人才,為《沂蒙山》青年演員搭建平臺,使他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時刻保持敬藝術、重業務的良好狀態。
今年,“星曜青年領軍人才賦能計劃”將遴選《沂蒙山》的角色演員和新入職的青年聲樂演員,進行一月一期、為期半年的月考。從每期的曲目選擇,到專業訓練、作品詮釋,再到導師現場指導教學,形成一套完整的專業技術提高體系,從而達到以考促學、名師助學的效應。
“人才培養,容不得表面文章。人才培養就像種樹,是長期工作,表面文章只會害了年輕人。”張積強說,近些年,山東文化和旅游事業繁榮發展,山東歌舞劇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以《沂蒙山》榮獲文華大獎為契機,山東歌舞劇院未來的發展目標是自覺主動地負起省級文藝院團的使命擔當,圍繞走在前、開新局的要求,出精品,為齊魯大地爭光,出人才,為山東文藝事業添彩。
2020年以來,山東歌舞劇院著眼紅色基因傳承,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融合,探索打造弘揚沂蒙精神的響亮品牌。依托《沂蒙山》,山東歌舞劇院創新性打造了首演舞臺版、巡演舞臺版、音樂會版、音樂會簡版、歌劇電影版5個不同的演出版本,形成不同舞美體量、不同演職員構成、不同成本費用的梯次結構,既有300人的大隊伍,也有9個人的“輕騎兵”,適合多種場地演出。
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期間,有觀眾建議,應該加大《沂蒙山》巡演頻次,多深入基層和學校等地演出。張積強表示,未來《沂蒙山》將致力于實現重大主題性作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在充分發揮文藝精品社會功能、教育功能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