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4-10-10 09:33:10
編者按: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山東省委網信辦、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黃河河務局主辦,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市黨委網信辦協辦,山東廣播電視臺承辦的“沿著黃河遇見海”(第二季)暨“千秋一河大潮闊”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于10月9日-11日在山東舉行。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山東省內網絡新聞媒體的編輯記者將赴濟寧、聊城、菏澤一線,通過蹲點采訪的形式,探訪黃河文明,尋根齊魯文脈,讓世界通過黃河文化進一步認識山東、讀懂中國。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 東明縣是黃河入魯第一縣,黃河在東明縣境內綿延76公里,帶來了面積317平方公里的黃河灘區,占山東省灘區總面積的近五分之一。滔滔黃河流經東明縣,哺育著一方百姓,同時,歷史上多次出現的黃河水患,也曾給這里帶來過深重的災難。
東明縣高村險工處于黃河河道號稱“豆腐腰”的河段,也是黃河下游從游蕩性的寬淺河道轉為窄河道的過渡段的下端。每逢汛期,水流湍急,主流游蕩多變,極易形成橫河、斜河,造成水流直沖大堤的危險。又由于堤身土質差,滲水性強,如同豆腐一樣松軟,在1855--1938年間,黃河下游決溢200余次,其中一半決口發生在此段,因此被叫做“豆腐腰”。黃河河水在這里集中,并不斷沖刷堤壩,形成險要的地勢。
1948年6月,高村附近險工陸續出現險情。當時的東明縣剛剛解放,當地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迅速展開搶險戰斗。在這一過程中,盤踞在菏澤城的國民黨部隊不斷出動地面武裝及飛機,針對大壩搶險進行襲擾,陰謀破壞工程開展。面對兇殘的敵人,手無寸鐵的搶險員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一度形成“敵來我撤,敵走我搶”的施工局面。
7月底,人民解放軍驅逐了盤踞附近的國民黨軍隊,大壩搶險隨之全面復工。8月,黃河河水猛漲,形勢加速嚴峻。冀魯豫行署和黃委會決定,除原計劃100萬公斤柳料之外,再增加秸料300萬公斤及木樁麻便若干,并緊急調動附近人員力量,奔赴高村搶險。經過連日奮戰,至8月底,共修壩12道,護沿堤21段,黃河險情開始轉危為安。
黃河高村搶險,不僅保衛了黃河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更在淮海戰役中極具戰略意義。1992年10月,黃河高村搶險紀念碑落成,2002年,在東明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東明黃河河務部門以“黃河高村搶險紀念碑”為主體,建成了面積約20畝的高村黃河歷史文化苑。
在文化苑中,有兩條碑廊隱藏在綠樹掩映之中,分別收藏保護了現代及歷史治黃石碑。其中,治黃歷史碑廊內的石碑從沿黃各地收集而來,包含了帝堯時期、戰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咱們文化苑收集了大大小小的碑刻有30余統,其中禹王碑是1893年臨摹而成的,碑文共77字,字體為蝌蚪文,記述了大禹治水的歷史事跡。目前像這樣的碑刻在黃河流域僅有三統,它是記述黃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東明黃河河務局辦公室副主任李永波介紹道,經過多年的保護及建設,2011年高村黃河歷史文化苑被命名為東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12月被評為首批山東黃河文化示范點,當前,這里已經成為集黃河文化展示、紅色教育、黨員教育為一體的景觀園林。
閃電新聞記者 崔冬梅 趙浩天 東明臺 王隆基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