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1日訊 研究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能之一,為博物館各項工作的創新開展提供有效保障。山東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有著70年薪火相傳的研究歷史。自建館以來,以學術研究為核心,致力于展覽和各項工作創新,領跑全省文博事業發展,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2010年,新館建成開放,伴隨著博物館軟硬件的提升,各項工作日新月異,學術研究也迎來了新的高峰。
(圖一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
(圖二 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
重視基礎研究,夯實學術底座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藏品豐富、研究力量雄厚,以館藏文物活化利用為目標,不斷加強對文物的基礎性研究,為圖書出版、課題申報和陳列展覽打牢學術底座。
圍繞文物研究,出版多套館藏文物研究書籍,其中《館藏文物精品大系》首次對山東省內博物館玉器、瓷器和繪畫類藏品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全景式展現齊魯文化數千年歷史發展和卓越成就。《齊魯文物》是山東博物館創辦的綜合性文博類學術出版物,2012年創辦以來,堅持專業性、學術性,在推動博物館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配合展覽,形成“一展覽一圖錄”的辦展研究模式,出版《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圖一)、《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圖二)等高品質圖錄,以研究支撐、深化展覽內容,弘揚“學術辦展”理念,將文物之美、歷史之美、藝術之美躍然紙上,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館藏文物資源,滿足不同群體多層次研究需求。此外,對文物的數字化保護成果,被深度應用于各大展覽,與展覽融合創新,使文物在科研中活了起來。新館開放十余年來,研究人員申報各類課題130余項,發表研究論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70余部(套),真實記錄了山東博物館新館開放以來走過的研究、辦展之路。
(圖三 石刻論壇)
搭建學術平臺,拓展科研維度
在做好基礎研究的同時,山東博物館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不斷加強與國內外文博單位、科研院所等的交流合作,通過聯合辦展、課題攻關、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多種合作交流模式,以研促學、以研促展、以研促人才培養,多平臺發力,拓展科研維度,使山東博物館的學術地位、學術影響力日益提升。新館開放以來,先后舉辦各類學術研討會近30場、講座培訓100余期,成功打造“齊魯文博講堂”“齊魯青衿文旅論壇”“古陶瓷論壇”“石刻論壇”(圖三)品牌,為山東省文博行業人才培養與發展提供平臺支撐,在加強學術交流、建設行業人才高地、促進博物館學科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圖四 齊魯文博講堂講座)
加強體系建設,走實學術之路
在多年研究與發展的基礎上,2023年,山東博物館正式提出并確立“學術立館”的發展理念,以“學術立館”理念為指引,不斷加強和完善學術和科研體系建設,鼓勵課題申報和項目研究,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充分發揮館刊、齊魯文博講堂等的學術陣地作用,有效提升了全員學術科研水平,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引領山東博物館的學術研究再創新高潮。2023年以來,獲批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出版各類書籍9部,舉辦32場齊魯文博講堂講座(圖四),與全省19家高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考古資質單位進行融合發展,成立海岱文明、齊魯文化兩創合作研究基地,創新工作機制,發揚科研精神,解碼文化基因,擴大齊魯文化國際國內影響力,多項展覽、科教活動和科研人員獲獎,刷新了山東博物館科研工作新紀元。在各項成果的基礎上,2024年,山東博物館成功入選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開啟了博物館科研發展的新篇章。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以央地共建為契機,山東博物館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延續優良學風,以“學術立館”為核心,以爭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為目標,提高科研專著產出水平,完善學術科研體系,引領文博行業發展,將“學術立館”之路走深、走實。(摘選自即將出版的《山東博物館七十年(1954-2024)》,本篇作者:周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