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三、二、一,點火……”今年1月,在煙臺海陽市的東方航天港附近海域,只聽“嘭”的一聲,一枚火箭騰空而起,這標志著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自主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海上發射和固體運載火箭技術邁上新臺階。“引力一號”的成功發射,更是一舉拿下“地表最強固體火箭”這一標簽。破紀錄的運載火箭自碧海直上青天的背后,是完善的配套力量為商業火箭發射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東方航天港垂直廠房一側,可以看到一個由金屬材料制成的“大家伙”,而這正是“引力一號”升空后留下的發射底座,底座的表面留下了火箭巨大推力尾焰灼燒后的痕跡。回憶起當時的發射場景,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騰瑤還顯得有些激動:“當時飛出去的那些東西是耐燒蝕層。火箭發射本身就是一個被燒蝕的過程。在航拍的時候,我們看到整個船幾乎紋絲不動,這完全地達到了我們的設計目標。”
“引力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布向偉向閃電新聞記者介紹,“引力一號”中間是三級固體串聯構型,捆綁了四臺固體發動機。“這么一臺火箭,在世界上來說它都是一個首創的,在中國更不用說了。
“引力一號”火箭總高31.4米,起飛重量400噸,起飛推力600噸。作為國內首個捆綁構型的民商火箭,“引力一號”用小型火箭的身高實現了中型火箭的運載能力。然而這樣大膽的理念創新卻給海上發射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是在最初的時候,東方空間公司打算用民船來發射。“原來在我們剛開始論‘引力一號’發射的時候,還想著租用民船來發射。后來政府說將來一年要打10次或20次時,你還租用民船已經不劃算了,還不如就建一條專用發射船。”布向偉說。
借助海陽市較強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能力,新建“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的計劃被提上日程。“這周圍的四枚發動機需要先點火,對我來說就特別頭疼。一旦有一枚或者兩枚不能成功地按順序點火,就有可能造成它在發射平臺上或者發射船上,首先載荷會發生變化;其次有可能會傾覆,會對發射裝備產生重大的破壞或影響。”騰瑤說。
“引力一號”本身巨大的體量加上一個芯級捆綁四個助推器的構型,給發射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為了滿足這型火箭的發射要求,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的建造團隊就需要進一步了解“引力一號”的發射原理。
當然,除了建造發射船,相應的“配套零件”也得跟上,半年之內完成垂直總裝廠房,一個月左右完成大型運輸車和路的準備。
而對于這一次的合作,騰瑤深有感觸:“在這個過程中,真的是彼此變成對方的專家,都能夠說明白對方的核心技術關鍵點,不為對方設置障礙,彼此為對方考慮,所以才有了最后海上發射的圓滿成功。”
以主動挑戰的姿態完成了這一型破紀錄的火箭發射,東方航天港更有底氣去迎接更為密集也更為復雜的發射任務。截至目前,東方航天港成功保障我國10次57顆衛星海上發射任務,初步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全面實現“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核心能力布局,以發射為牽引,招引集聚產業項目21個,累計完成投資40億元。